三句半|三句半的来历介绍

【三句半|三句半的来历介绍】三句半俗称瘸腿诗 , 亦称无赖体 , 舞台上称三句半 , 为一种独特诗体 。有的资料中也叫十七言诗 , 是因为比较好的三句半一般都是5 , 5 , 5 , 2的字数结构 。现在都要求不那么严格了 , 其诗前三句合辄押韵 , 最后由两三个字、似半句话的一句收尾 , 读来颇为滑稽可笑 , 令人忍俊不禁 。
相传古时有一书生 , 自视甚高 , 恃才放旷 , 常自诩自己出口成章 , 可惜在实际写作中 , 就是一首绝句 , 也常常在念最后一句时卡了壳 , 只得匆匆用二个字结束 , 于是获得了三句半的雅号 。有一次 , 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农家姑娘 , 诗兴大发 , 出口吟道:
夕阳照山庄 , 走来一姑娘 。
金莲只三寸 , 横量 。
那农家姑娘一听 , 气得花容变色 , 叫来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 , 一上公堂 , 三句半一看县官是姓王的 , 不觉脱口而出:
县官本姓王 , 一心当皇上 。
咔嚓只一声 , 命丧 。
县官大怒 , 当即不分青红皂白 , 判三句半调戏民女 , 发配边疆 。临行那天 , 三句半的舅父前来送行 , 三句半悲从中来 , 即景生情 , 开口吟道:
充军到边疆 , 见舅如 见娘 。
两人齐下泪 , 三行 。
两人下泪怎么会是三行呢?弄了半天 , 原来是三句半的舅父是个独眼龙 。
小时侯 , 过六一儿童节我记性好 , 老师就总上我和其他同学表演三句半 , 三句半的内容是老师编的 , 现在基本上都忘了 , 但那种表演形式和表演所带给我的愉悦的心情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现如今用这种形式与兴趣相同的网友交流感情 , 交流思想 , 没有想到也是乐趣无穷 。
每天总要看看迷糊、平平等网友是怎样回答我的提问 , 我又该思考如何接好他们的问题 。这一来一往 , 感情在不断加深 , 友谊在不断 升华 , 知识在不断增长 , 思维在不断延伸 。
以下这些是我对我们最近说的三句半的总结 。如果你感兴趣 , 也写一段发来 , 让我们同乐 。如果只想到一两句可以发到《白痴的爱》的那篇文章下面 , 我和迷糊、平平及其他朋友为你接下句 , 并把接好的三句半回送到你的空间 。
希望大家与我们一起来欢乐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