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广播稿:“以廉为本,勤俭节约”

【红领巾广播稿:“以廉为本,勤俭节约”】红领巾广播稿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下午好!
甲:我是主持人。乙:我是主持人。
合: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啦!
1:本次红领巾广播的主题是:以廉为本 , 勤俭节约 。
2: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大国 。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 , 中华文化哺育着中华儿女 。
1:中华民族是一个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正直无私、自律自强的民族 。自古以来 , 清政廉洁的人数不胜数 , 接下来请听故事《周恩来的廉洁自律》 。
2:斗转星移 , 光阴荏苒 。敬爱的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整整20个春秋了 。20年前 , 百万首都人民肃立十里长街 , 顶风冒雪 , 哭送周恩来灵车的动人情景 , 至今还历历在目 。随着时光流逝 , 人们对周恩来怀念和敬仰之情 , 不但没有淡薄 , 反而与日俱增 。那么 , 周恩来为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博得人民的颗颗爱心?这是因为 , 一方面 , 他在缔造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 为党和人民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 , 他毕生严于律己 , 清正廉洁 , 不求索取 , 但求奉献 , 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 , 连自己的骨灰都撒到中华大地 , 完全彻底地实践了他活着为人民服务 , 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的宏愿 。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 构成了周恩来特有的纯真的人格魅力 , 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的爱戴和钦佩 , 甚至连他的一些国内外政敌也不得不为之折服 。周恩来廉洁自律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 也是一贯的 。(一)对待个人生活 衣着在人们的印象中 , 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 , 风度翩翩 。殊不知 , 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 , 大都穿了几十年 , 有的破损了 , 精心织补后继续穿 。有一次 , 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 , 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 。他笑笑说:穿补钉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 。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 , 别人看着也没关系 。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他的衬衣磨破了 , 换上新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 。1963年 , 他出访亚非欧14国 , 到了开罗 , 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 , 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给外国宾馆去洗 , 只好请我驻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 , 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 , 以免搓破 。大使夫人看到后 , 感动得边洗边流泪 。至于他穿用了几十年破旧的睡衣、皮凉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国产手表等 , 已作为珍贵文物 , 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饮食周恩来的家常饭菜很简单 , 主食经常吃些粗粮 , 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 。他规定的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的家常饭菜 。他说: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 。他在外地视察或主持会议 , 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 , 不搞特殊 , 离开时一定付清钱和粮票 。他不仅自己这样做 , 还要求其他领导干部也这样做 。有一次 , 他出差到上海 , 听说有的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 , 所有的食宿费用都由地方开支 , 非常生气 。回北京后 , 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工作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 , 吃住行等所有开支 , 地方一概不要负担 , 都要给客人出具帐单 , 由本人自付 。这要形成一种制度 。一位专机机长的回忆 , 颇为传神地反映了他在饮食方面的律己要求 。有一次 , 这位机长看他吃饭 , 掉了个饭粒在桌上 , 他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 , 笑着吃了 。看到这种情景 , 这位机长后来感慨地说:我心里不禁百感交集 。什么叫廉洁 , 看看总理就知道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