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例句|形容境界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境界的成语26个( 二 )
例句:寸草不留,六根清静,与汝剃了,免得争竞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回)
止于至善zhǐyúzhìshàn成语解释:止:达到;至:最,极 。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例句: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自我陶醉zìwǒtáozuì成语解释:陶醉: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以求得内心的安慰 。指盲目地自我欣赏 。
成语出处:唐·崔曙《九日登望仙台》诗:“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例句:学习有了进步时,决不能沾沾自喜,自我陶醉 。
身临其境shēnlínqíjìng成语解释:临:到;境:境界,地方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
例句: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
世外桃源shìwàitáoyuán成语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
例句:在这儿,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无何有之乡wúhéyǒuzhīxiāng成语解释:无何有:即无有 。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指虚幻的境界 。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归全反真guīquánfǎnzhēn成语解释:回归到完善的、原本的境界 。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故侥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序》:“无室家累,无子孙忧,屈伸宠辱,委顺而已,未尝一日戚戚其心颜,以至于归全反真,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信矣!”
想入非非xiǎngrùfēifēi成语解释:非非:原为佛家语,表示虚幻的境界 。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 。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
成语出处:《楞严经》:“如存不存,若尽不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 。”
例句:当下想入非非,一头说一头要弄计赚骗缪寄萍的书 。(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二回)
冷暖自知lěngnuǎnzìzhī成语解释:水的冷暖,饮者自知 。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 。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
成语出处:唐·善无畏《大日经疏》卷十二:“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
例句: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今行者即是某人师也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
修心养性xiū xīn yǎng xìng成语解释: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 。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
推荐阅读
- 成语故事读后感400字
- 成语故事有哪些|成语故事读后感
- 十二生肖四字成语|《十二生肖》读后感600字
- 读成语故事有感|读《老夫子成语趣学堂》有感
- 含掌的成语13个,带解释例句
- 含张的成语41个,带解释例句
- 含章的成语30个,带解释例句
- 含斩的成语12个,带解释例句
- 含展的成语7个,带解释例句
- 含栈的成语5个,带解释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