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语及解释|形容选择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选择的成语23个

丹之所藏者赤dānzhīsuǒcángzhěchì成语解释: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 。”
高不成,低不就gāobùchéng,dībùjiù成语解释: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选择工作或配偶) 。
成语出处:宋·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
例句:那边顺娘却也红鸾不照,天喜未临,高不成,低不就,也不曾许得人家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三)
不择手段bùzéshǒuduàn成语解释:择:选择 。指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
例句:要谋生,谋生之道,则不择手段 。(鲁迅《三闲集·通信》)
慌不择路huāngbùzélù成语解释: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
成语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山寒巡逻》:“陀满兴福来到此间,所谓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只得结集亡命,哨聚山森 。”
例句: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回)
断杼择邻duànzhùzélín成语解释: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
成语出处: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
饥不择食jībùzéshí成语解释:不管什么都吃 。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饥不择食 。’”
例句:自古有几般: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回)
唯邻是卜wéilínshìbǔ成语解释:指找住房应该选择邻居 。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邻是卜 。”
言扬行举yányángxíngjǔ成语解释: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
成语出处:《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 。”
鹿死不择音lùsǐbùzéyīn成语解释:比喻只求能够安身,并不选择地方 。
成语出处:《左传·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 。’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 。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
择主而事zézhǔérshì成语解释:事:侍奉 。旧指选择明主,为他办事 。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