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读书人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读书人的成语16个

八百孤寒bābǎigūhán成语解释: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 。许许多多贫寒的读书人 。
成语出处:清·黄景仁《两当轩集·十四·岁暮怀人》:“幔亭仙客休相待,八百孤寒要此人 。”
傲贤慢士àoxiánmànshì成语解释:贤:有才德的人 。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 。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
布衣韦带bùyīwéidài成语解释: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
成语出处:《汉书·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 。”
例句:相府开筵,常聚些布衣韦带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白面书生báimiànshūshēng成语解释: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 。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
成语出处:《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
例句:雪儿呵,偏则把白面书生奚落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
读书种子dúshūzhǒngzǐ成语解释: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山谷云:‘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 。’”
例句: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明史·方孝孺传》)
招贤纳士zhāoxiánnàshì成语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 。招收贤士,接纳书生 。指网罗人才 。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
例句: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回)
书香门第shūxiāngméndì成语解释: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四十回:“如今眼看着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 。”
例句:她每天一想到自己出身于书香门第,哥哥是个举人,却落入贼人之手,已够丢尽了祖宗的人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
硕学通儒shuòxuétōngrú成语解释:儒:指读书人 。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
成语出处:《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
大璞不完tàibúbùwán成语解释: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 。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 。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