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拔的成语44个,带解释例句

拔本塞源bá běn sè yuán成语解释:本:根本,根源 。拔起树根,塞住水源 。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
例句:这也是个好办法,而且简单易行,不过还不是拔本塞源之计 。(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拔刀相助bá dāo xiāng zhù成语解释: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 。
成语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
例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
拔地摇山bá dì yáo shān成语解释:翻动大地,摇撼山岳 。形容声势极大 。
成语出处:《英烈传》第四十九回:“乌龙镇上驻不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
拔萃出群bá cuì chū qún成语解释:拔:超出 。萃:原谓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指聚集在一处的人或物 。超出一般,在众人之上 。
成语出处:汉·蔡邕《释诲》:“曾不能拔萃出群,扬芳飞文,登天庭,序彝伦,扫六合之秽 。”
拔十得五bá shí dé wǔ成语解释: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 。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例句: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新唐书·张九龄传》)
拔山盖世bá shān gài shì成语解释: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 。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例句:则拔山盖世之雄,几乎其为若敖之鬼矣 。(明·张岱《募造无主祠堂疏》)
拔葵去织bá kuí qù zhī成语解释: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 。
成语出处:《汉书·董仲舒传》:“故公仪子相鲁,之其见家织帛,怒而出其妻;食子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 。”
例句:非谓拔葵去织,且欲省息纷纭 。(《梁书、徐勉传》)
拔来报往bá lái fù wǎng成语解释:报:通“赴”,迅速 。很快地来,很快地去 。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
成语出处:《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 。”
例句:少顷,以足床来,置地上,促客坐;又入,携短足几至,拔来报往,蹀躞甚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
自拔来归zì bá lái guī成语解释:拔:摆脱,离开 。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 。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
成语出处:《新唐书·李勣传》:“自拔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