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征文|师德征文守住自己的“道”

师德征文 守住自己的“道”
【师德征文|师德征文守住自己的“道”】孔子说过:“其身正 , 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 , 虽令不从 。”这里的正与不正 , 可以理解为教师是否有人格魅力 , 也就是教师所行是否有“道” 。教师有“道” , 才能让学生坐得端 , 行得正 , 每个教师不由自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 , 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眼里 , 烙印在学生心上 , 这就是无声的魅力 , 这种人格的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无形的内化力 。如果失去了教师基本的道德标准 , 纵然你的教学理论再高 , 教学方法再好 , 艺术性再强 , 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一.守住自己的“道” , 须从自律始 教师自律 , 是教师自重、自省、自警、自勉等各种能力的总和 , 它来源于教师的人格品质 , 依托于教师的道德修养 , 是教师个人修养和道德素养的内化和升华 , 也是人民教师的最高境界 。然而 , 自律是一种渴望完善的高尚情操的完全发自内心的自觉追求 ,  。在教育过程中 , 无论是言传还是身教 , 都有赖于教师主体的自身素养 。教师要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 特别是自身的言谈举止、学识修养等方面的素质至关重要 , 因此 , 教师应该加强自律意识 , 强化自律能力 , 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 塑造良好的形象 , 增强人格感染力 。要学生做的 , 自己首先要做到 , 禁止学生做的 , 自己坚决不做 , 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自律 , 大而言之 , 是教师作为公民必须首先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 , 小而言之 , 遵守校纪校规 , 以模范的一言一行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因此 , 教师除了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 , 强化法制观念 , 在学法的同时 , 要懂法、守法、护法 。还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 , 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 , 注意礼貌 , 平等待人 , 要求学生做到的 , 自己首先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无小节 , 处处是楷模” 。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 , 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 , 品德--美 , 情感--善 , 只有守住自己真、善、美的“三足” , 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 才能更好的行为人师表的道 。二.守住自己的“道” , 须有博爱之心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 , 是老师教育的源 , 有爱便有了一切 。”教师对学生的爱 , 是师爱 , 是一种包容的博爱 。在一定程度上 ,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 。林崇德教授认为 ,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 , 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 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 , 就会‘亲其师’ , 从而‘信其道’ ,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 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因此 , 师爱就是师魂 。” 只有有了一颗师爱的心 , 才会有一张微笑脸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 。但给学生一张笑脸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野蛮产生野蛮 , 仁爱产生仁爱” , 这是教育的真理 , 给学生一张微笑的脸 , 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知道怎样去笑看世界 。微笑着 , 欣赏着学生 , 给其成功感;微笑着 , 鼓励学生 , 做其成长的帮手 , 助其信心感;微笑着 , 宽容学生 , 做大肚的弥勒 , 育其自责感 。是的 , 只有笑脸下 , 才有欣赏 , 才有鼓励 , 才有宽容 , 才有爱 。在管理中面对学生的错误 , 教师更应该有一个宽大的胸怀 。温柔一点 , 给学生多一些春风化雨;文明一些 , 给学生多一些生命的关注;放宽一些 , 给学生多一些个性张扬;宽广一些 , 给学生多一些宽容 。如果一味的打压 , 只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 造成师生间的对抗 。教师应该学会心疼学生 , 像冬天里的一缕阳光 , 去温暖学生的身心 。让那一颗颗脆弱而冰封的心灵不断的解冻 , 逐渐地向你敞开 。用智慧和关爱去关心学生 , 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光明 , 这是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得到学生的爱戴 , 赢得学生的信任 , 是我们教师莫大的幸福 。但是 , 我们有的老师 , 却没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 。他们往往在教育中 , 漠视学生的感受 , 不走进学生的内心去与学生交流 。例如:在某中学某班中有一位学生 , 上课从来不举手 , 即使老师点名 , 她也不发言 , 有一天 , 作为相处快两个学期的老师为了让她发言 , 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 , 而这位学生站起来 , 可是头是低下的 。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 , 往前看 , 看见了什么?”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 , 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 , 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哦 , 这是黑板”“对 , 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从他的出发点来说 , 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 , 可是 , 仅这一句话 , 不仅伤害了那位学生 , 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这不是爱心的体现 , 更不是宽容的表现 , 教师宽容的爱心 , 应体现发自内心走进学生心里去尊重、平等和关爱他们 。三 , 守住自己的“道” , 须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 必须具有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 具有将自己的知识 , 才华、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决心 。“园丁”“蜡烛”“绿荫” “铺路石” , 歌颂的就是这种献身精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把整个心灵都奉献给孩子吧!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 , 每一个都是可以成为有用之材的 , 你们的眼里、心里都要装着孩子……”毋庸置疑 , 奉献已经成为评价一名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的很重要的标准 , 只有具有这种崇高的奉献精神 , 才能让自己的“道”继往开来 。倘若没有这种甘于平凡、满腔热血的无私奉献精神 , 教师是永远守不住自己的“道”的 。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 一辈子追求的就应该是这种红烛精神 , 因为奉献是教师的天职!现在 , 我们的大部分老师甘于清贫 , 无私奉献 , 殚精竭虑 ,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 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教师的神圣与崇高 , 获得了学生及世人的敬仰 。然而 , 也有一部分教师 , 随着市场经济的影响 , 他们争名逐利 , 眼光狭小 , 心胸狭窄 , 只讲索取 , 整日盯着的只是自己的那一点蝇头小利 , 没有大局意识 , 没有奉献精神 , 缺失责任心 , 一旦自己利益受损 , 不惜哭、闹、上访 , 全然不顾人民教师的形象 。可以想象 , 当一个教师丧失了基本形象与威信的时候 , 当一个教师沉醉于一己私利之中的时候 , 当一个教师胸怀狭小的时候 , 这样的教师又能培养出怎样的学生 , 这样的教师还怎么培养学生?这样的人又怎能配得上教师这个沉甸甸的称呼?”“道可道 , 非常道 。”作为一名教师 , 只有守住自己职业道德这个“道”才能算是德才兼备 , 才是教师之道 , 才无愧于教师这光荣而神圣的称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