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犯的成语13个,带解释例句

犯而不校fàn ér bù jiào成语解释:犯:触犯;校:计较 。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
成语出处:《论语·泰伯》:“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
例句:惠养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五回)
井水不犯河水jǐng shuǐ bù fàn hé shuǐ成语解释: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 。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
犯颜极谏fàn yán jí jiàn成语解释: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 。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
明知故犯míng zhī gù fàn成语解释: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 。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问:‘一切含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
例句:此物既与人无益,如何令尊伯伯却又栽这许多?岂非明知故犯么?(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一回)
犯上作乱fàn shàng zuò luàn成语解释: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
成语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例句:在封建社会的教条之下束缚久了的人,最怕的是“犯上作乱,不忠不义”的罪名 。(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秋毫无犯qiū háo wú fàn成语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
例句:老夫一生公廉正直,与人秋毫无犯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
一干人犯yī gān rén fàn成语解释:指罪犯和有关的人 。
真赃实犯zhēn zāng shí fàn成语解释:赃物是真的,罪犯是确实的 。泛指犯罪的证据确凿 。
知法犯法zhī fǎ fàn fǎ成语解释: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 。指明知故犯 。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爷!知法犯法!”
例句:对知法犯法的人,应该严惩不贷 。
众怒难犯zhòng nù nán fàn成语解释:犯:触犯、冒犯 。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 。表示不可以做群众不满意的事情 。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
例句:你们来意甚善,只是众怒难犯,赶快去吧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