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 125000年来的最大变化!IPCC警告:全球变暖或将达到甚至超过1.5℃阈值,20250年零排放可能吗?( 二 )


  • 1. 加剧水循环 。 在高速的水循环之下会带来更强烈的强降雨以及山洪危害 , 以及反之的更严重的干旱情况 , 概率增加70% 。 就比如近日发生的德国山洪、美国北部的干旱导致水位枯竭了 。
  • 2. 降雨模式改变 , 高纬度地区降水在那个价 , 亚热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预计会减少 , 而季风降水的规律也会因地区不一样有程度不同的改变 。
  • 3. 北极海冰处于1000年来最低点 , 全球冰川持续消退在至少2000年中无与伦比 。 低洼地区会更频繁更严重的受到侵蚀 , 甚至以前百年一遇的极端海平面灾害事故未来每年都发生 。
  • 4. 灾难性的飓风、台风形成更加频繁 , 而且登陆后减弱程度减轻 , 等待消散的时间增加 。
  • 5. 海洋正在以自11000年前最近一次冰河时代结束以来从未见过的速度升温 。
.......
全球变暖在1.5℃阈值内 , 再也回不去了?科学家们指出 , 将全球变暖升温值控制在1.5℃可以让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情绪 。 而就如上文所说的要控制在这个阈值内可能性很小 , 但也不是没有!
科学家指出:如果升温达到1.5℃ , 将会导致陆地上出现更多的严重极端高温 , 尤其是在热带地区 。 对于高海拔地区、东亚以及北美东部等地区还可能出现更多的极端风暴比如台风、飓风等 。 中纬度地区的极端炎热天气可能上升3℃ , 全球升温2℃到4℃ , 北极一个世纪经历一次无冰夏季 。

在达到2℃时 , 这种恶劣天气的风险更加大 。 全球13%的陆地生态系统会被破坏 。 比如许多昆虫、植物、动物都有灭绝风险 。 而北极则可能每10年或者2年就经历一次无冰夏季 。 相比之下 , 将升温控制在1.5℃可以风险降低一半 , 算是可能达到并且伤害相对较小的阈值了 。
如何控制全球变暖 , 中国北方乘一波东风将回归盛夏西周?全球气候阈值目前公认的 。 要想将全球变暖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 , 那么这一目标要实现 , 就需要想办法争取在2050年左右全球排放量达到净零净排放 。 尽管难度高 , 但是未来的气候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就有希望改变!
有一种说法是伴随着全球变暖 , 将变暖程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中国北方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 北方的降水会增加 , 而黄河中上游、新疆以及内蒙古等地区将变得降水充沛 , 像中国南方一样的一副塞上江南景象 。 没有植被的地方也将绿树葱葱 , 对于北方发展至少是有利的 。 但是真的会这样吗?
中国北方降水
国家气象中心显示 , 中国北方自从2000年起来降水增加确实明显 。 就比如新疆的常年降水之前是170.6mm , 而数据显示 , 从1961年开始就每年以10mm的速度在早呢更加 。 而到了2011年到2018年期间更加明显 , 相比于最开始的十年增加了43mm , 增幅达到了30% 。
内蒙古以及西北地区降水量也在增加 , 作为我国的干旱带 , 本来是干旱少雨的 。 但是从我国西北地区东、西部两个样本区100个站点从1970年到2010年数据统计来看 , 近40年来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和云量都有增加趋势 。 而前段时间我国消失了的“毛乌素沙漠”曾被新华网在去年底发布的一篇“是这样变绿的”文章中提到 , 它的变绿因素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地区每年5mm-12mm的降水增加 。
中国北方乘一波东风回归盛夏西周?
整体而言 , 我国北方的降水确实在增加 , 那么日积月累的变化下 , 未来真的会变成曾经盛唐西周时候的气候景象 , 迎来史诗般的黑天鹅事件吗?
竺可桢曾研究过我国近5000年来的气候变化
盛唐西周时候的气候是我国历史上北方很湿润的阶段 , 同时那也是我国古代国力发展最为繁盛的时候 。 据专家推测 , 5000年来气候冷暖交替与干湿旱涝状况基本呈现一致的趋势 。 大约在2335年 , 我国北方气候有望逐渐变得温暖湿润 。
敦煌莫高窟《雨中耕作图》
【全球变暖|125000年来的最大变化!IPCC警告:全球变暖或将达到甚至超过1.5℃阈值,20250年零排放可能吗?】如果真的回到1400多年前的盛唐西周想想感觉还是有可能的 , 不过不管怎么说 , 不管能不能实现 。 当全球变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我国北方伴随着降雨增多 , 或许真的能乘这一波气候变化迎来发展机遇 , 不排除这个史诗级的黑天鹅事件发生!你们觉得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