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中国式过马路

作文素材:中国式过马路
【作文素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反思毋庸讳言 , 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 , 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 , 过马路之乱象漫画 这一现象折射出的 , 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 , 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 。按理说 , 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都有相应的“路权” , 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间 。但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 , 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比比皆是 。行人不看红绿灯 , 不走斑马线;机动车经常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一些司机不遵守交通法规 , 做出闯红灯的疯狂行为 。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 , 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 , 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路权是人人应享有的一种权利 。对路权的争夺 , 并不是一定要分出输赢的比拼 , 而是要平衡各方权益 , 实现道路资源共享 , 进而达到共赢目的 。在交通设施完备的前提下 , 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本应各行其道、遵章守纪 , 才能改善交通秩序 , 减少事故隐患 , 实现道路安全畅通 , 这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实际上 , 对芸芸众生而言 ,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 , 个人的所作所为都对社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不同的是 , 有的人以自身的文明言行 , 最大程度地传递着“正能量” , 而有的人 , 则在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 , 甚至引发令人生厌的“负能量” 。由此而言 , 当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或驾车的时候 , 更应好好地想一想 , 自己是不是“中国式过马路”那群人中的一员?[9]谁都不是旁观者国庆8天长假 , 全国发生6.8万多起交通事故 。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 , 数量有了大幅下降 , 但绝对数量仍够吓人的 。尔后 , 公安部出台“闯红灯扣6分”等一系列新的规定 , 引得众说纷纭 。中国式过马路背后的实质事实上 , 道路的问题 , 不只是有车一族的事 。行人抱怨司机横冲直撞 , 甚至把斑马线变成了死亡线 。司机 , 也是怨声载道 , 说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 , 无视红绿灯 , 随意行走 。网友抓拍到的场景 , 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交通管理部门 , 也是一吐子苦水 , 压力重重 。以我看 , 中国式过马路 , 是病症 , 更是警示 。对于行人来说 , 是该多些自觉自律 。过马路时无视红绿灯 , 只会给自己增加风险 。让行人自律 , 既要管理 , 亦要教育 。我国不少城市下过大力气整顿行人过马路的行为 。诸如罚款 , 或者让违规者当交通协管员 , 直到发现下一个违规者接替等 。这在一段时期是有效的 , 但没过多久又回到老路上来了 。文明过马路 , 要注重习惯的养成 , 小手拉大手 , 要大人做给孩子们看;更要长时间地坚持下去 , 多一些较真的精神 。对司机来说 , 驾车行驶在路上 , 当然处于是一种强势地位 。毫无疑问地该对行人多一些避让 。唯有多些规则意识 , 多些对生命的敬畏 , 我们的道路才会更畅通些 , 更安全些 。宁停三分 , 不抢一秒 , 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 , 而该是开车的行为守则 。对行政管理部门来说 , 一系列严管措施的出台 , 可以看得出是在想些办法 , 努力把我们的道路安全打理得更安全、通畅 。但对人们的行为习惯 , 既要用法律法规加以约束 , 同时缺少不了道德的教化 , 以及一些及时的警示 。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犯一次大错之后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那样 , 不但路上会乱成一窝粥 , 更会增加社会管理成本 , 甚至会制造出许多悲剧来 。行政管理者 , 当守土有责 , 责无旁贷 。“中国式过马路” , 这种晾晒让人感到脸红 , 因为谁都不是旁观者 。[7]从我做起马路上的红绿灯 , 真是深察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极佳参照物 。面对红灯 , 太多的人总是急不可耐 , 似乎有万分重要的事 , 分秒耽搁不得 , 等其过去定夺 。有时 , 我们也常抱怨社会风气不好 , 但在抱怨时自己又在哪里?耐心等绿灯亮起、规规矩矩排队、不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 这些显然都不是大事 , 但又都是我们没有做好的“小事” 。国人在时间观念上一向遭人诟病 , 往往“八点开会九点到 , 晚不了十点听报告” , 但奇特的是在过马路上却又有着异于寻常的时间观 , 也算得上另一种“国粹”了 。我们都不陌生的一幕通常是这样:对面还是红灯 , 马路这边已经有人试探着往前迈步 , 他一步向前 , 留下的空隙则马上被身后的路人填补;于是 , 一个向前涌动的人群形成了 。马路上的红绿灯 , 真是深察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极佳参照物 。面对红灯 , 太多的人总是急不可耐 , 似乎有万分重要的事 , 分秒耽搁不得 , 等其过去定夺 。为什么这样?《新周刊》前年的“急之国”专题 , 则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患上了急迫症 , 认为资源紧缺引发争夺 , 分配不平衡带来倾轧 , 速度带来烦躁 , 便利加重烦躁 , 时代的心态就是再也不愿意等 , 中国人已经丧失了慢的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有人说现在一些路口的红绿灯设计的不合理 , 绿灯才十几秒 , 逼得行人向刘翔看齐 。这样的事 , 有确实有 , 但也纯属个别 , 不足以支撑“凑齐一撮人就可以走了”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 , 最大的因素是“你”也在“中国式过马路”的那群人里 。也正因为有了一个个尾随他人身后的“你” , 才很快“凑齐了一撮人” 。刚好看到杂文家吴非的一篇文章 , 他在专栏里谈到这样一件事:1986年 , 其所执教的学校让学生自行申报“三好” , 一个原先不积极的学生路某也申报了 , 在“个人表现及事迹”一栏中只写了一句“在校食堂用餐两年 , 没有插过一次队” 。开会讨论时 , 其他同学对此不以为然 。于是吴非算了一笔账 , 路某住校 , 每周六天上学 , 除去假期 , 他在学校用餐一共是1440次;两年时间 , 在每天都看到其他人“随便”的情况下 , 一件事重复做了1440次 , 每一次都循规蹈矩 , 一丝不苟 。账算完 , 投票时 , 全班举起了手 。其实 , 我们的街头很轻易“凑齐一撮人” , 缺的不正是像小路这样“1440次不逾矩”的人吗?假如人人都像小路这样 , 又哪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有时 , 我们也常抱怨社会风气不好 , 但在抱怨时自己又在哪里?耐心等绿灯亮起、规规矩矩排队、不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 这些显然都不是大事 , 但又都是我们没有做好的“小事” 。国庆长假里 , 那高速路上一地的垃圾 , 不正是让人汗颜的铁证吗?其实 , 在今年的国庆节讲话里 , 总理就提到要提高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准 , 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而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准的提高 , 绝非一日之功 , 也要从小事做起 。譬如 , 从今而后 , “中国式过马路”的人群里 , 少了你我的身影 。不然 , “凑齐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将生命之树“常青”绵延无绝期 。(朱启禧)[7]现实隐喻现在的中国和中国人 , 正走在时代的十字路口 。各种现象、各种矛盾、各种问题、各种困惑 , 都乱作一团、纠结在一起 。虽然号称消灭了“阶级” , 但户籍、出身、职业等因素却依然将人分为了三六九等 。有人开车 , 有人骑车 , 有人走路 。开车的看不起骑车的和走路的 , 认为是他们堵了路 , 影响了通行的效率和速度 。骑车的和走路的却认为是开车的用非常手段侵占了更多的公共资源 , 仇富更仇腐 , 经常在心里面问候他们的家人 。大家的心里都很着急 , 很浮躁 。都想走快点 , 都害怕被时代拉下 , 都想成为“先X起来的人” 。可是 , 大家的思想却不统一 , 走的方向就难以协调 。有向左的 , 有向右的 , 有浑浑噩噩随大流的 , 也有别出心裁“打左灯往右拐”的 。我急着往这边走 , 你急着往那边行 。你不想避让我 , 我也不想避让你 。怎么办?只能先下手为强 , “狭路相逢勇者胜” 。为了提高胜算 , 很多人都在试图千方百计团结“一撮人” , 人多力量大 , 团结就是力量 , 人多好办事 , 法不责众 。不管是“一小撮人”还是“一大撮人” , 是共同的利益将他们聚合在了一起 , 但他们却往往不承认这一点 , 他们会宣称他们是为了一个更冠冕堂皇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 。路口明明有红绿灯 , 明明有规矩 , 却只是个摆设 , 没有几个人将其当回事 。不守规矩走遍天下 , 守规矩寸步难行 。黑猫白猫 , 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 而要想捉到老鼠就不能走寻常路 , 还必须跑得快 。撑死胆大的 , 饿死胆小的 。并且 , 很多规矩本身就不规矩 , 是拥有话语权的人制定的 , 有着明显的缺陷和倾向性 。有的规矩则干脆就是个陷阱 , 目的就是挖个坑让人跳 , 执法就是执罚 , 甚至执法就是钓鱼 。那么 , 马路就只能这样一直乱糟糟下去吗?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当然不是 , 适当借鉴一下别人已有的现成的成熟经验 , 把规矩真正当成规矩 。过度解读南大新传院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主任、社会学博士周凯认为全民讨论“中国式过马路”是过度解读的表现 。“中国式过马路”谈不上劣根性 , 但肯定是一种通病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讲 , “中国式过马路”显示了羊群效应 。当人们发现闯红灯很少受到惩罚 , 利己主义意识就会唱主角 。实际上 , 印度等国家也是存在闯红灯现象的 , 只是网友套用“中国式离婚” , 使得“中国式过马路”备受关注 。当然 , 闯红灯在很多国家为人所不齿 。很多人都闯过红灯 , 可以列举这样的原因:一、为一个非常着急的事情要过马路 , 这时附近没有车了 , 穿过去也就10秒钟 , 而车来至少要1分钟 。二、一些红灯设置不合理 。当初设计红绿灯转换的时候 , 有没有考虑到今后道路的变迁、人流和车流的变化?如果绿灯只有10秒左右 , 而马路又比较宽 , 我不闯红灯谁闯?我们在文化心理上有一个问题 , 那就是立了规矩却不严格按照规矩来执行 , 这也使得“不违法、小违规”在社会上大行其道 。大环境中 , 人们很多时候不太守规矩 。“中国式过马路”就折射出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守规矩方式” 。只能靠国民素质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整体性的提高 。让社会形成遵守信号灯的礼仪 ,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全民大讨论解决不了问题 , 如同全民大讨论解决不了随地吐痰的问题 。全民讨论并且忧心忡忡 , 是过度解读的表现 。闯红灯固然是违法行为 , 值得批评 , 但更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司法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