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寒的成语49个,带解释例句

白屋寒门báiwūhánmén成语解释: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 。泛指贫士的住屋 。形容出身贫寒 。
春寒料峭chūnhánliàoqiào成语解释: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的寒冷 。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
例句:那是一个阴冷的漆黑之夜 。春寒料峭,风雨凄凄 。(何为《春夜的沉思和回忆》)
冰寒于水bīnghányúshuǐ成语解释:冰比水冷 。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七·南齐》:“蘧(道愍)始师章(继伯),冰寒于水 。”
胆战心寒dǎnzhànxīnhán成语解释:战:发抖 。形容害怕之极 。
成语出处:《古今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怕的是城荒国破,常子是胆战心寒 。”
例句:诸将见李逵等杀了一阵,众人都胆战心寒,不敢出战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
不寒而栗bùhánérlì成语解释:栗:畏惧,发抖 。不冷而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
成语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
例句:想到他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真教人不寒而栗 。
噤若寒蝉jìnruòhánchán成语解释:噤:闭口不作声 。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 。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
成语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例句: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唇亡齿寒chúnwángchǐhán成语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例句:这两家公司有着多种业务关系,正所谓是唇亡齿寒 。
大寒索裘dàhánsuǒqiú成语解释: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 。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十分慌乱 。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寡见》:“大寒而后索认裘,不亦晚乎?”
胆破心寒dǎnpòxīnhán成语解释: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 。
寒木春华hánmùchūnhuá成语解释:寒木不凋,春华吐艳 。比喻各具特色 。
号寒啼饥háohántíjī成语解释: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 。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哭寒,年丰而凄啼饥 。
济寒赈贫jìhánzhènpín成语解释:济:救济;赈:赈济 。救助寒苦,赈济贫穷 。
成语出处:《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养老尊贤,教其术,畜其能,吊死问孤,济寒赈贫,与百姓同甘共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