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迹的成语28个,带解释例句( 二 )


成语出处:清·王家贲《别雅序》:“大开通同转假之门,泛滥浩博,几凝天下无字不可通用,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 。”
例句:机敏的公安人员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了作案人的线索 。
浪迹萍踪làngjìpíngzōng成语解释:形容踪迹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样 。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出:“恨怱怱,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 。”
劣迹昭著lièjìzhāozhù成语解释:劣:恶劣;昭著:明显 。恶劣的事迹非常明显 。
例句:对于国民党的旧工作人员,只要有一技之长而不是反动有据或劣迹昭著的分子一概予以维持,不要裁减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略迹原情lüèjìyuánqíng成语解释:撇开事实不谈,从情理上原谅 。
成语出处:明·张煌言《答赵安抚书》:“英君察相,尚能略其迹而原其心;感其诚而哀其遇 。”
例句:万一幸而遇着宽厚的道德家,有时也可以略迹原情,许他一个烈字 。(鲁迅《坟·我的节烈观》)
墨迹未干mòjìwèigān【含迹的成语28个,带解释例句】成语解释: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 。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
例句:《双十协定》的墨迹未干,国民党军队就大举进犯我晋冀鲁豫解放区和中原解放区 。(童小鹏《毛主席到重庆》)
匿迹销声nìjìxiāoshēng成语解释:指隐藏进来或不公开露面 。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匿迹,惟恐人知 。”
萍踪浪迹píngzōnglàngjì成语解释:象浮萍、波浪一般的无定 。比喻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 。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出:“恨怱怱,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 。”
例句:只是此人不是本国之人,萍踪浪迹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韬光晦迹tāoguānghuìjì成语解释: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成语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
畏影恶迹wèiyǐngèjì成语解释: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
成语出处:《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
销声匿迹xiāoshēngnìjì成语解释: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 。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
例句:他生平最是趋炎附势的,如何肯销声匿迹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