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与生|读‘大城市的死与生’心得体会( 三 )
4城市活力论
内部活力是大城市最重要的生长源泉 。作为一个有机体,其和无机体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其内力,大城市更新、发展、健康的源泉都应该主要的来源于经过了良好的合理的制度组织从而生发的内部力量,而不应该是另外的外部力量成为其动因 。健康的内部结构对于大城市来说非常重要 。
5 强烈反对美国城市中的大规模计划
雅各布的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对对1950-1960年代美国城市中的大规模计划(主要指公共住房建设、城市更新、高速路计划等)进行批判 。雅各布指出,大规模改造计划缺少弹性和选择性,排斥中小商业,必然会对城市的多样性产生破坏,是一种天生浪费的方式①耗费巨资却贡献不大;②并未真正减少贫民窟,而仅仅是将贫民窟移动到别处,在更大的范围里造就新的贫民窟;③使资金更多更容易地流失到投机市场中,给城市经济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大规模计划只能使建筑师们血液澎湃,使政客、地产商们血液澎湃,而广大普通居民则总是成为牺牲品。
三 简氏理论在南京门西旧城改造中的探讨
通过上学期郭老师的一个项目,我对门西老城区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开始关注旧城改造这个复杂的问题 。而简氏的书给我我很多的启示,我国政府在旧城改造问题上往往投入大量资金,但是最终资金的受益人永远是住宅开发商之类,而非居民本身,而改造也往往好大喜功,一整顿就是很大一个片区,而旧城改造计划往往缺乏全局思考,甚至在旧城拆光殆尽的时候反过来再搞保护搞恢复 。以南京为例,老城南原本门西、门东、颜料坊牛市三块一片,形成了一条很完整的老秦淮风貌带,门东驻军官府衙门较多,门西重商,多为机户机房或者帐房,颜料坊则以织染作坊为特色,牛市则是集中的贸易场所 。然而我上大学4年来,牛市完全拆成平地,颜料坊也只剩下几座所谓的历史建筑孤立在那里,门东重建了一个沈万三故居后几经反复最终也拆光殆尽,登上中华门,东望是秦淮旧梦,回首却是满目疮痍 。
历史的消逝让怀旧的南京人意识旧城改造不这样来,40平方公里的南京老城内,未改造的旧城区剩下不足十分之一 。难道除了以新代旧,一拆了之,我们没有更聪明的办法?在各界的呼声中,有关部门紧急喊停,对门西这块最后的记忆进行了慎重的考虑,甚至重新对完全拆光的门东进行保护性规划 。市政府也定下了三个集中、一个疏散的发展方针,目标将老城人口由每平方公里将近3万人降到2.5万人以下,严格控制老城高层建筑的新增、老城的住宅开发总量;提升老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环境风貌,提升老城的中心城市服务功能 。
雅各布书中始终强调的是大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 多样性,必须支持多样性,不论在哪一个层面上 。因为多样性大城市才真正成为一个复杂系统,其生命性来源于其各个多样的因素之间的网状的联系,使其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尽管政府正在为仅存的门东地区建立更为合理的详细规划,但是仍然难以逃脱现代规划方法的思路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