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足的成语112个,带解释例句(11)


成语出处:《荀子·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
一失足成千古恨yī shī zú chéng qiān gǔ hèn成语解释: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
成语出处:明·杨仪《明良记》:“唐解元寅既废弃,诗云:‘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
例句:我深知这局棋关系重大,绝不能到最后出问题,一失足成千古恨啊!(陈祖德《超越自我》)
一手一足yī shǒu yī zú成语解释:一个人的手足 。指单薄的力量 。
成语出处:《礼记·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引足救经yǐn zú jiù jīng成语解释:引:拉;经:缢死 。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 。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
成语出处:《荀子·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
鼎足之势dǐng zú zhī shì成语解释: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例句: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
圆首方足yuán shǒu fāng zú成语解释:代指人类 。
成语出处:《淮南子·精神训》:“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 。”
例句:八极九野,万方四裔,圆首方足,罔不乐推 。(《隋书·高祖纪上》)
知足不辱zhī zú bù rǔ成语解释: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 。表示不要有贪心 。
成语出处:《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汉书·疏广传》:“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例句:常言:“知足不辱 。”官人宜急流勇退,为山林娱老之计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
濯足濯缨zhuó zú zhuó yīng成语解释: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 。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听之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 。自取之也 。’”
刻足适屦kè zú shì jù成语解释:屦:麻制的单底鞋 。按照鞋的大小来削自己的脚 。比喻主次颠倒 。
成语出处:宋·陆游《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昔人亦有言,刻足以适屦 。”
足不出户zú bù chū hù成语解释:脚不跨出家门 。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却说苏盼奴自赵司户去后,足不出门,一客不见,只等襄阳来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