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逃跑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跑的成语64个( 四 )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 。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 。”
一日千里yī rì qiān lǐ成语解释:原形容马跑得很快 。后比喻进展极快 。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 。”《史记·刺客列传》:“臣闻骐骥盛壮之时,—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驾马先之 。”
例句:由于负责干部的艰苦奋斗,业务更一日千里,异常发达,不到一年,全国分店已达五十余处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
丢盔卸甲diū kuī xiè jiǎ成语解释: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 。
成语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发》第一折:“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 。”
快马加鞭kuài mǎ jiā biān成语解释:跑得很快的马再加上一鞭子,使马跑得更快 。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进 。
成语出处:宋·陆游《村居》诗:“生僧快马随鞭影,宁作痴人记剑痕 。”
例句:何不快马加鞭,径赶至苍山,求取伯伯 。(明·徐姬《杀狗记》)
狼奔豕突láng bēn shǐ tū成语解释:豕:猪;突:猛冲 。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 。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
成语出处: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
例句:在中国战场它还狼奔豕突,随心所欲 。(矛盾《东条的“神符”》)
临阵脱逃lín zhèn tuō táo成语解释:临到打仗时逃跑了 。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
溜之大吉liū zhī dà jí成语解释:偷偷地跑掉为妙 。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稚燕趁着他们扰乱的时候,也就溜之大吉 。”
落荒而逃luò huāng ér táo成语解释: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你自慢慢的从大路上行,我便落慌而走 。”
弃甲曳兵qì jiǎ yè bīng成语解释:丢掉盔甲,拖着武器 。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例句:杀得冷军左支右绌,只好弃甲曳兵,败阵下去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飞针走线fēi zhēn zǒu xiàn成语解释:走:跑 。形容缝纫技术非常熟练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一回:“这人姓侯,名健,祖居洪都人氏 。做得第一手裁缝,端的是飞针走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