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 , 完成(8)-(9)题 。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 , 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 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 , 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 , 故乡犹恐未同归 。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 , 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 , 模仿儿童 , 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
8、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 。(5分)
9、请结合诗句 , 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 。(6分)
答案:
(1)
①以静衬动 , “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 , 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
②寓情于景 , “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 , 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
③虚实结合 , “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 , 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 , 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 “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了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 。
(2)
①“兵戈不见老莱衣 , 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
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③“黄牛峡静滩声转 , 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古诗文阅读]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阅读练习及答案】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
作品赏析
这首七律 , 写于唐肃宗761年(上元二年)深秋 , 当时杜甫在成都 。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 史朝义逆势正炽 。江东(长江下游)一带虽未遭受兵祸 , 但九月间江淮发生大饥荒 , 再加上统治者严加盘剥 , 于是暴动四起 , 饿殍遍野 。此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 在深沉的别情中流露出蒿目时艰、忧心国难的浩茫心事 。
诗发端即不凡 , 苍劲中蕴有一股郁抑之气 。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 , 然而在他这个时候 , 干戈遍地 , 已经很难找到 。这就从侧面扣住题意“觐省” , 并且点示出背景 。第二句 , 诗的脉络继续沿着深沉的感慨向前发展 , 突破“不见老莱衣”这种天伦之情的范围 , 而着眼于整个时代 。安史之乱使社会遭到极大破坏 , 开元盛世一去不复返了 。诗人深感人间万事都已颠倒 , 到处是动乱、#from 本文来自 , 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破坏和灾难 , 不由发出了声声叹息 。“万事非”三字 , 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 , 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 , 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