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徐弘祖《游五台山日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 )
B.五台山的闪,高峻陡峭,有的石擘直上直下像刀削,有的山峰直插云天如巨掌,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令人应接不暇 。
C.五台山的水,有溪,有泉,有瀑;水依山势,流向不定,溪水有的来自东,有的来自西,让人观赏不尽 。
D.作者从阜平到龙泉关,一边游山赏水,一边探求溪水源头,辛苦奔波,前前后后行程一#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百余里 。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山自唐县来,至唐河始密,至黄葵渐开,势不甚穹窿矣 。(3分)
(2)十里,逼峰下,为小山所掩,反不睹嶙峋之势 。(3分)
(3)已而东北峰下,溪流溢出,与龙泉大溪会,土人构石梁于上,非龙关道所经 。(4分)
答案:
9.C(向:刚才)
10.C(A在/比;B却/这才;
C连词,表承接/连词,表承接;D的/这)
11.D(③指泉水的位置,⑤指此处到龙泉关的距离)
12.D(“辛苦奔波”不当,作者是一路游赏;“行程一百余里”不准确,大约七十里)
13.(1)山从唐县伸来,到唐河开始密集,到黄葵又渐渐敞开,山势不太高大 。
(2)行十里,接近高峰下,峰被小山掩映,反而看不见那山石重叠、高低不平的气势 。
(3)不久来到东北边的高峰下,溪水往外流淌,和龙泉关流来的大溪会合,当地人在溪上搭有石桥,但不是去龙泉关要过的路 。
译文:
癸酉年 七月二十八日从都城出发去游览五台山 。到八月初四日,来到阜平县南关 。山从唐县伸来,延伸到唐河开始密集,到黄葵又渐渐敞开,山势不太高大 。从阜平县往西南走过石桥,西北众多的山峰又高低起伏地耸起来 。沿着溪流左岸往北行八里,有条小溪从西边流来注入,于是离开大溪,溯西边的小溪往北转,山谷渐渐狭窄 。又走了七里,在太子铺吃饭 。往北行十五里,忽然听到溪流声 。回头看右边的山崖,数十丈高的石壁,中间的坳像削瓜一样的直直下去 。崖上面也有坳,是瀑布所流经的地方,今年天旱没有水,但瀑布冲泻的痕迹仍留在削坳之间 。离涧底二三尺,泉水从坳间的小孔中泛滥而出,往下汇成溪流 。再往上走,越过鞍子岭 。在岭上眺望四周,北面的山坞比较开阔,东北、西北,高峰对峙,山峰都像直插云天的仙人巨掌,只有正北的一隙山坞稍微差一些 。再远处还有山横贯在群峰之外,那就是龙泉关,距离这里还有四十里 。岭下有股从西南流来的溪水,我开始顺着溪水往北走,不久溪水从东边峡谷中流走 。我又翻过一座小岭,就有一条从西北流来的大溪,水势很壮观,也是从东南峡谷中流走,想来应该是和西南流来的小溪汇合,然后流出阜平县北 。我当初经过阜平县时,离开大溪往西走,以为西边的溪流是龙泉关流来的,没有想到溪水却是出自鞍子岭坳壁,我翻过岭后又与大溪的上游相遇,大溪才是从龙泉关流出的 。溪流上的石桥名万年,过了桥,溯溪流,遥望着西北的高峰奔赶 。行十里,走近高峰下,峰被小山掩映,反而看不见那山石重叠、高低不平的气势 。转朝北走,刚才所看到东北边的高峰,越看越突出,趋之越近,那高峻陡峭的形态,像远远地追随人而来似的,二十里路程之间,都忙于观赏应接 。这座峰名五岩寨,又名吴王寨,有个老僧人在峰上居住 。不久来到东北边的高峰下,溪水往外流淌,和龙泉关流来的大溪会合,当地人在溪上搭有石桥,但不是去龙泉关要过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