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苏轼《日喻》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苏轼《日喻》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
日喻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樾,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樾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樾,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 。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 。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
【注】①眇:盲人 。②樾:一种形状像笛的乐器 。③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 。④没人:能潜入深水的人 。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扪烛而得其形 扪:触摸
B.皆求道之过也 过:弊病
C.然则道卒不可求欤? 卒:通“猝”,仓猝
D.昔者以声律取士 取:择取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错误的求“道”方法的一组是(3分)
①扣盘而得其声 ②未尝见而求之人 ③莫之见而意之
④学以致其道 ⑤莫之求而自至 ⑥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⑥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盲人识日”比喻—个人只靠片面地拾取零碎的知识而对事物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难免犯错误 。
B.作者指出了“昔”“今”之士对待“道”的错误态度和不足,肯定吴彦律的“有志于学”,劝勉吴彦律下功夫读书 。
C.作者认为,有的人求道就他自己的见解来阐明它,有的人求道虽没有理解它但借助主观猜度它,这都是求道中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
D.作者运用“盲人识日”“北人学没”等寓言故事,让读者从对具体形象的体悟中明白所要讲的道理,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