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吕氏春秋《君子之自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 )
⑤正法枉必死 。⑥不去斧钅质,殁头于王廷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A.“动必缘义”与“行必诚义”互文,意思是:“举动一定要 依据道义,实行道义 。”
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赐他一具桐木棺材并“加斧钅质 其上” 。
C.文中认为,在荆国历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杰,其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
D.上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彰显儒家所谓的“廉耻” 、“仁爱”与“忠孝” 。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8分)
① 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 。今诚利,将军何死?(4分)
译文: _____
② 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
(4分)
译文:
答案:
9.C(名词作动词,准备朴素的棺木)
10.D(两个“之”字,均为助词,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 。A项,承接;递进 。B项,上句“则”字是用于条件与结果之间的连词,可译为“那么”;下句“则”表转折,可是 。C项,向;在……方面 。)
11.A(②④⑤都不是对“行为”的描述,或 是评价语,或是表述观念 。)
12.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与“荆王追悔莫及”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 。参看“译文” 。)
13.译句:
①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 。现今确实对国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
②掌管法律的人枉法必被处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罪他却不承受 。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子 。
译文:
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 。孔子遏见齐景公,景公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 。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 。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 。孔子本是布衣也,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 。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的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荆国与吴国即将交战,荆国军队人数少,吴国军队人数多,荆国将军子囊说:“我们与吴国交战,一定会打败仗 。这样就使荆国军队溃散,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办 。”他没有向荆王告白就撤兵了 。子囊带军队到达都城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请处我死刑 。”荆王说:“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作有利 。现今确实对国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子囊说:“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 。倘若这样,则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 。”于是以剑自刎 。荆王说:“允我成全将军的义节 。”于是赐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斧钅质 。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 。荆为国者已有四十二世,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