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姚鼐《朱竹君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 )


B.朱筠为人内友爱兄弟,外喜好交游 。待友诚恳,提携后进,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 。
C.作者在二十多岁时就认识了朱竹君,并在一起慷慨谈论 。他认为朱竹君志向伟大,才能卓越,不到五十岁就早逝令人感到痛惜 。
D.文中陈伯思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与朱筠一样“皆高才耽酒” 。文中写伯思即是在衬托朱筠 。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 。(4分)
(2)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 。(3分)
(3)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 。(3分)
答案:
4.C (第:只,仅) #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
5.B (A项中,前一个“以”为介词,凭借;后一个“以”为连词,相当于“而” 。B项两个“之”均为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C项前一个“者”为助词,放在后置定语后面;后一个“者”为句末语气词 。D项前一个“于”为介词,在;后一个“于” 为介词,跟 。)
6.C “不到五十岁”错 。原文“先生殁年才逾五十” 。
7.(1) 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文襄感到十分遗憾 。
(“谒”“以”“ 迕”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 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没有说到极致;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 。
(“善”“即”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
(定语后置“诸生贤者”、省略句“与(之)言论”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石君珪,年少时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 。先生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后升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因过降级,又重为编修 。
先生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 。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里面有很多当世见不着的古书,请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搜寻校阅,并且陈述的搜集方法也十分完备 。当时刘文正在军机处,却不高兴,认为不是紧要的政事而徒增烦恼,打算建议让这事停下来,而唯独金坛文襄公认为先生的奏议很好,跟刘文正坚决争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四库全书馆从此启动了 。先生进入京城,住在馆中,纂修《日下旧闻》 。不久,文正去世,文襄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看重先生 。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文襄感到十分遗憾 。一天见到皇上,谈及先生,皇上便称许朱筠学问文章远超别人,文襄默然不能发话,先生因此而安然无事 。其后督理福建学政,过了一年,皇上派他弟弟珪接替他,回来几个月,就去世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