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 )


A.作者揭露自古以来官场对南越的偏见,感慨越人的不幸,并把南越的落后与不幸归罪于吏者 。
B.作者认为南越交通相比闽蜀有优越性,物产丰美,民风淳朴,只要官员尽责,一定能够走向治平之世 。
C.作者认为古人治理一乡一县都能尽心尽责,道德仁义都足以熏陶感染老百姓,今天的官员做一州长官,怎么能够鄙视自己的官职而不尽心尽责呢 。
D.李材叔和他的哥哥公翊一起步入仕途,做官经历相似,才干也不相上下,又共同提拔了当年举荐他们的人做了县令 。作者认为他们都是在南越做官,如果能够交流经验促进政事,那么越地的百姓该幸运了,也该庆贺了 。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 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者,不过数人邪?(4分)
答:
(2)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 。(2分)
答:
(3)官于南方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4分)
答:
答案:
13、答案:C吏,做官,名词用作动词 。
14、答案:D 解析:A均为介词,B均为介词,C均为定语和名词之间的结构助词 D前者为“……的人”,后者为语气助词,表停顿 。
15、答案:B ①是谈者观点 。⑤ 是南越民风淳朴 。⑥是南越水陆交通的优越性 。
16、答案:D(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 。“又共同提拔了当年举荐他们的人做了县令”错,原文是“同用荐者为县”,意思是同因为别人的举荐做了县官 。)
17、答案:(1)不然的话,为什么南越和中原相通已一千多年,而有名的能抚慰那里人民的人才不过几位呢?(“何”、“中原”、“抚循”各1分,大意1分)
(2)实在是因为当官的没有能尽到他治理教化的心意 。(“盖”和大意各1分)
(3)到南边去做官的人很多,我知道才能秀出,聪敏过人,能实行我的主张的,不过李材叔一个罢了 。(“吏”“颍然”“迈于”和大意各1分)
【参考译文】
人们都说南越地处偏僻而且路途遥远,风气同中州两样 。所以去做官的都不愿意久留,往往赴任的车船还未启行,就已经掰着指头计算归期了 。又都轻视自己的官职,认为不值得到那里去用力气治理 。他们预先就这样为自己考虑,所以到了那里,大都心神不定,松松垮垮,没有忧民勤政之心 。官场习气自古就如此呀!不然的话,为什么南越和中原相通已一千多年,而有名的能抚慰那里人民的人才不过几位呢?所以,越地和闽、蜀早先都是蛮夷之地,闽蜀都已经变化了,唯独越地还很粗野鄙陋 。难道是那里的风俗不能改变吗?实在是因为当官的没有能尽到他治理教化的心意 。唉!这也是那里百姓的不幸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