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苏轼《三槐堂铭并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 )
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者必有后”,从天命有常立论,既肯定了善善恶恶的因果报应,同时又歌颂了王佑的品德和功业 。
B.作者以三槐堂的由来和渊源变化为论据,证明“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的中心论点 。
C.作者认为是因为世俗在报应问题上的浮浅和短见,才导致出现“盗跖之寿,孔、颜之厄”的反常怪异现象 。
D.铭文不仅仅是对王氏歌功颂德,而且对现世的小人进行了针砭,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 。
7.C(作者认为出现“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是因为“此皆天之未定者也”,并非因世人短见 。)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3分)
(1)参考答案:我根据所#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理必然会展现出来,这是明白无疑的 。
评分细则:3分,采分点:“以”(根据)、“考”(考察、推究)、“审”(清楚、明白),各1分 。
(2)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4分)
(2)参考答案: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他最终因为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 。
评分细则:4分,采分点:“为相”(担任宰相)、“卒”(最终)、“直道”(性情\品行正直)“容于时”(被动句式),各1分 。
(3)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 。(3分)
(3)参考答案: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第二天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 。
评分细则:3分,采分点:“寓”(存放)、“明日”(第二天)、”否”(与得相对),各1分.
【参考译文】
天理会一定展现出来吗?但是贤能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却不一定长寿 。天理不一定展现出来吗?但是仁爱的人一定有好的后代 。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是正确的说法呢?
我听说包申胥说过:“人的意志可以胜过天,天的意志也能胜过人为的努力 。”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天的意志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它,因此认为天是不可捉摸的 。善良的人因此而倦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 。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天还没有表现出他的意志来的缘故 。松柏生长在山林中,开始时,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经过四季而长青,历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天的意志 。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到子孙后代才表现出来,天的意志可以说是由来久远的 。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理必然会展现出来,这是明白无疑的 。
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之福 。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在后汉后周期间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最终由于他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 。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做三公的 。”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 。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享受了荣华富贵十八年 。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第二天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 。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能从上天那里得到回报 。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象手持契约,亲手交割一样 。我因此知道天确实可以说有必然的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