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 )


【[古诗文阅读]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阅读练习及答案】答案D
10.下列各组句子中 ,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未有追和古人者也
B.然吾于渊明 , 岂独好其诗也哉?
追和古人 , 则始于东坡
C.今将集而并录之 , 以遗后之君子
半生出仕 , 以犯世患
D.至其得意 , 自谓不甚愧渊明
自托于渊明 , 其谁肯信之

解析A.相同 , 语气词 ,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 。B.介词 , 从;介词 , 对于 。C.连词 , 表目的 , 用来;连词 , 表转折 , 却 。D.代词 , 那些;语气副词 , 表诘问 , 难道 。
答案A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图史为园囿 , 文章为鼓吹
B.独喜为诗 , 精深华妙
C.至其得意 , 自谓不甚愧渊明
D.黾勉辞世 , 使汝等幼而饥寒
解析A.古:古代的一种器乐合奏 , 即“鼓吹乐” , 在文中代指音乐;今:宣扬提倡 , 吹嘘 。B.古今义同 , 指学问或理论精密深奥 。C.古:在文中指得意之作 , 感到满意的作品 , 用作名词;今:感到非常满意 , 用作形容词或动词 。D.古:推辞世事 , 指隐居不仕;今:去世 , 谢世 。#from 本文来自 , 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
答案B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 ,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 , 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 , 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 , 频遭屈辱而不知悔 , 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
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 , 癯而实腴” , 认为陶渊明的为人是“ 性刚才拙” , 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
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 , 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 , 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
解析“性刚才拙”非苏轼的评价 。
答案C
【参考译文】
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 , 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 , 只和幼子苏过挑着东西过海 。在儋耳 , 他住的是用茅草、竹子修的房屋 , 每天吃的是苦菜和芋头 , 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物精美的想法 。子瞻平日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 , 只是把史地著作当作园囿来游览 , 把文章当作音乐来欣赏 , 到了这时也全都停下来了 , 只是喜欢写诗 。他写的诗精深华妙 , 并未显出老年人的那种衰弱疲惫的精神状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