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新唐书·孔颖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 )


译文:
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千余言,还能默读熟记《三礼义宗》 。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书》、《诗经》、《礼记》,王氏的《易经》,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节侯的方法 。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对他不很礼遇 。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
隋朝大业初年,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 。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补任太学助教 。隋朝末动乱,他到虎牢去避难 。
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 。贞观初年,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 。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 。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 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 。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 。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 。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品德也是这样 。所以《易经》上说‘在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 。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 。自古以来,没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的 。”太宗称赞他讲得好 。授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的意见 。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 。
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 。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赐给他黄金一斤、绢一百匹 。过了很久,拜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 。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太宗下诏表扬他 。后来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行为,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面批评他 。”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 。”还是常来恳切规劝 。后来退休了 。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号为宪 。
当初,孔颖达和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著《五经》义训共百余篇,号为《义赞》,皇帝下诏改为《正义》 。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皇帝下诏又命令裁定此书,事情没有完成 。永徽二年,高宗下诏令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博士考核订正此书,这时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最终加以增删,此书才颁行天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