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隋书·隐逸传·李士谦》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 )


A.李士谦侍奉母亲以孝闻名,后来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后来)赵郡王睿以德行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 。
B.李士谦遵循孔子、荀子重黍稷的习俗,每逢社日先摆上黍米饭 。前来聚会的亲朋从士谦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行,自愧不如 。
C.李士谦虽家境殷实,但厉行节俭,在乡里扶危救困,甚至对待有过失的人他也极尽体恤之心 。
D.李士谦为人处世多积阴德 。他把阴德比作耳鸣,意思是阴德只能心知,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反映了他高尚的道德风范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遽令放之 。#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5分)

译文:
⑵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5分)
译文:
答案:
4.D(会:聚合)
5.C(①句是赞颂李士谦遵循古人的遗风,②句是说李士谦躬行节俭 。)
6.B(每到社祭日,李氏家族一定举行大宴,竭尽欢乐 。曾经有一次在士谦住所聚会,面前满是丰盛的食物,士谦却先为堂房亲属摆出了黄米)
7.(10分)
⑴他的家僮曾经抓住偷他家粮食的人,士谦宽慰那人说:“穷困致使你这样,从道理上讲不应该责备你 。”马上(就)叫家僮放了小偷 。(给分点:“执”“ 慰谕”“ 义”“ 相”“ 遽”5分)
⑵同乡人整理了他的事迹,到尚书省请求先生的谥号,事情被搁置不予理会,于是大家共同在他的墓前树立了石碑 。(给分点:“条”“ 行状”“ 诣”“ 寝”“ 于”5分)
参考译文:
李士谦,字子约,是赵郡平棘人 。幼年丧父,因侍奉母亲孝顺而闻名 。十二岁时,北魏广平王元赞征召为开府参军事 。后来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后来)赵郡王高睿以德行科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 。和士开也看重他的名望,要劝说朝廷把他提拔为国子祭酒 。士谦知道后,竭力推辞,得以作罢 。
李家是豪门旺族,每年到春秋两个社祭日,一定举行大宴,竭尽欢乐,人人大醉,喧闹不堪 。曾经有一次在士谦住所聚会,面前满是丰盛的食物,士谦却先为堂房亲属摆出了黄米,对众人说:“孔子称黄米为五谷之长,荀卿也说吃东西先吃黄米、小米,古人所崇尚的东西,难道能违背吗?”老少都严肃起来,退席后相互说:“见到君子以后,才发现我们这些人的道德不够高尚 。”士谦家里财富很多,对待自身很节俭,常常致力于救济施舍,家乡有无力办丧事的人家,士谦就赶过去,缺多少供应多少 。有兄弟间分财产不均,以致互相诉讼的,士谦听说后,就拿出自己的财产,补给分得少的,使他和分得多的相等,兄弟惭愧恐惧,相互推让,终于成了善人 。有一次别人的牛闯进他家田里去,士谦把它牵到荫凉处饲养,比主人饲养得还好 。望见有人偷割他家的庄稼,他就不出声地躲开 。他家的僮仆曾经捉住偷他粮食的人,士谦安慰那人说:“穷困使你这样,再没有责怪你的道理 。”叫人马上将其放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