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晋书·刘殷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 )
C.张氏性亦婉 / 顺事王母以孝闻 / 奉殷如君父焉 / 及王氏卒 / 殷夫妇毁瘠几 / 至灭性 。
D.张氏性亦婉顺 / 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 / 及王氏卒殷 / 夫妇毁瘠 / 几至灭性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期间悲哀超于常人,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从不露齿而笑 。为奉养曾祖母王氏,放弃了多次做官的机会,他的孝顺也为张宣子所赞赏 。
B.刘殷刚成年,就广泛地学习 。阅读文章诗赋,精通经史;他性情洒脱 。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 。
C.征南将军羊祜征召刘殷任参军事,他称病推辞 。同郡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但竟佩服刘殷的孝心和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
D.适逢乱世,刘殷多次放弃为官,但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入刘殷任大司马军谘祭酒,刘殷应召到任,后又调任新兴太守,政绩突出 。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找出两个能直接表现“刘殷至孝”的事例,可以引用文中的原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
答:
答案:
4、B(注意关前顾后,此段话摘自钱理群《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5、表:上表举荐 。6、C(A、代词“他”、副词“应当”,B、一转折一因果或顺承,D一担任一成为)7 。B 8 。解析C项,“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错 。原文“岂庸人所识哉”意思是:哪里是庸人所能听得懂的?
答案C 9 。翻译(1)刘殷都接受并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 。(谢、直、酬字各一分)(2)如此姿色见识,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呢?(姿识、遽、妻、省略句)(2)①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吾今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 。③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
【参考译文】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 。高祖刘陵,是汉光禄大夫 。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悲哀超于礼制,服丧三年,从不露齿而笑 。当时的人赞赏他天性孝顺,竞相赠给他谷米丝帛 。刘殷都接受而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 。
刚成年,就博学精通经史,综合归纳考查各家的学说,文章诗赋无不备览 。性情洒脱,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清约而不孤高,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 。乡人亲族无不称赞他 。郡中任命他为主簿,州中征召他为从事,都以家中无人供养为由,推辞不就任 。司空、齐王司马攸征召刘殷担任掾,征南将军羊祜征召他任参军事,都称病推辞 。同郡张宣子,是个有见识、能洞达事理之人,劝刘殷接受征召就任 。刘殷说:“当今这二公,是晋的栋梁 。我正希望成为架屋承瓦的榱椽,不依靠他们,哪能成事呢!现在我家有曾祖母王氏在堂,一旦接受了别的使命,不由我不竭尽为臣之礼,就不能再亲自供养 。”张宣子说:“您所说的话,哪里是庸人所能懂得的呢!从今以后,您将成为我的老师 。”于是把女儿嫁给他 。张宣子是并州的豪门大姓,家中富有财产 。他妻子生气说:“我女儿年方十四,姿色见识如此,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呢?”张宣子说:“这不是你能考虑得到的事 。”告诫他女儿说:“刘殷极尽孝道,再加上才识超世,这人终将大大地发达,成为当世名公,你应当好好地伺候他 。”张氏性情也很婉顺,事奉婆母王氏以孝顺闻名,伺候刘殷如君父一般 。到王氏去世时,刘殷夫妇悲哀损伤身体,几乎丧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