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伍子胥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二 )
第2题是直接解释实词的含义,解答时,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
【综合训练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 ②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
B.①太子能为我内应 ②乃召伍员以为行人
C.①事未会 ②会自私欲杀其从者
D.①到昭关,昭关欲执之 ②欲杀王而自立
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伍子胥带公子胜亡命天涯、屡不得志的一组是( )
①伍胥既至宋,宋有华氏之乱,乃与太子建俱奔于郑
②伍胥惧,乃与胜俱奔吴
③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
④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
⑤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
⑥彼伍胥父兄为戮于楚,而劝王伐楚者,欲以自报其雠耳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顷公作为国君,善于任用贤人 。他认为郑人信任公子建,就让公子建作内应,内外夹击,最终灭掉了郑国 。
B.渔夫重义轻利,拒不接受赠剑 。伍子胥渡河以后,赠宝剑给渔父,渔父只是为救他,连“赐粟五万石,爵执珪”都不在乎,更不用说“百金剑”了 。
C.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任何事都不能斤斤计较 。楚国和吴国因边境“两女子争桑相攻”,而相互“举兵相伐”,导致战乱 。
D.伍子胥勇敢机智,谋略过人 。他一#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生颠沛流离,但最终还是受到吴王阖庐的重用,参与国家大政的谋划 。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 。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
(2)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将兵伐楚者,道绝不得归 。
参考答案:
1.C( “愿”是希望的意思 。)2.(1)友善;(2)掌权;(3)率领;(4)丧 。3.D (A项中的两个“将”,分别是“将领”“率领”的意思;B项中的两个“为”分别是“为了”“作为”的意思;C项中的两个“会”分别是“准备好”“适逢”的意思 。只有D项中的两个“欲”是“想要”的意思 。)4.B (①说的是伍子胥和公子建,并非公子胜;④是讲伍子胥受到重用;⑥讲的是伍子胥欲报父兄之仇,劝吴王伐楚 。)5.A (晋顷公以公子建作内应,并没有灭掉郑国 。公子建被诛 。)6.(1)到了吴国都城,正是吴王僚在掌权,公子光做将军 。伍子胥便通过公子光的关系求见了吴王僚 。(2)前吴王僚派遣两位公子率领军队进攻楚国,被切断了后路而不能撤回 。
参考译文
伍子胥到宋国之后,正遇上宋国发生华氏内乱,伍子胥就和太子建一道跑到郑国 。郑国对他们很好 。太子建又到晋国去,晋顷公说:“太子既然与郑国相友善,郑国也很信任太子,如果太子能为我作内应,我从外面来进攻,那我们一定能够把郑国灭掉 。灭掉郑国,就封给太子 。”太子便回到了郑国,事情还没有准备就绪,适逢太子因为一件私事要杀掉他的一个随从 。这个随从知道他们的密谋,就把这件事报告了郑国 。郑定公和子产杀了太子建 。太子建有个儿子名叫胜 。事发后,伍子胥害怕了,便与胜一起逃往吴国 。到了昭关,昭关的守吏想捉住他们 。伍胥只好与胜独身步行,几乎不能逃脱 。追捕他们的人紧跟在后,伍子胥逃到江边上,江上恰有一位渔翁划船而来,知道伍子胥情势紧急,就将子胥摆渡过江 。伍子胥过江以后,解下佩剑说:“这柄剑价值百金,就送给您老吧!”渔翁说:“楚国的法令规定,捉到伍子胥的人赐给粟米五万石,封予执珪之爵,那又何止一把值百金的宝剑呢!”不肯接受伍子胥的剑 。伍子胥还没有走到吴国都城就生起病来,只好半道上停下来,讨饭度日 。到了吴国都城,正是吴王僚在掌权,公子光做将军 。伍子胥便通过公子光的关系求见了吴王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