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兼爱》《非攻》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 )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攘:偷窃
B.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兹:这,这个
C. 从而誉之,谓之义 誉:赞美
D. 情不知其不义也 情:确实,的确
6.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行为不义”的一组是( )(3分)
①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②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③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④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
⑤书其言以遗后世 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是一篇体现墨家学说的文章 。矛头直指战争,从而揭示出战争才是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横尸荒野的罪魁祸首 。
B.文章认为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别人的生命 。如果剥夺了别人的生命,那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那他就应该被处以极刑 。
C.第二段用类比的方式,论证了天下君子们分辨不清义和不义,说明他们在价值判断上的混乱 。
D.本文主旨鲜明,在说理上层层铺垫,对照鲜明,逻辑性强,而且恳切动人 。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l)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译文:
(2)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
译文:
【答案】1.B(贼:残害)
【[古诗文阅读]《兼爱》《非攻》阅读练习及答案】2.C(③⑥不能直接表现)
3.D(“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楚灵王好士细要”“越王勾践好士之勇”的故事,主要用来证明“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4.(1)为别人做好事的人,别人也一定会因此为他做好事;憎恨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憎恨他 。
(2)这又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国君不按照这一准则来处理政事,而士人不实行这一准则的缘故啊 。
5.B(兹:通“滋”,更加 。)
6.A
7.A(“战争”指不义的战争,掠夺性的战争 。)
8. (1)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奚”,“遗”,“ 知其不义也”判断句式,各1分,句意2分)
(2)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
(“是以”,“ 辩”,“ 辩义与不义之乱也”判断句式,各1分,句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