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史记·袁盎晁错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 )
C.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 时数言事/ 不用后擅权 /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 不急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
D.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时/ 数言事不用/ 后擅权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不急/ 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受到皇帝的器重 。景帝时,他受宠超过九卿,当时许多法令多是由他更改修定的 。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削弱诸侯,文帝没有听从,但很赏识他的才能 。景帝即位后,采纳了他削藩的政治主张 。
C.晁错的父亲担心削藩会危及儿子的性命,从家乡赶来极力劝阻 。看到儿子一意孤行,晁父因伤心而自杀 。
D.当听到邓公分析吴楚借诛杀晁错之名而行谋反之实、错杀晁错带来的严重后果后,汉景帝同意邓公的看法 。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面各题(10分) 。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 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 。(4分)
② #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 。(3分)
(2)从文中找出导致晁错死亡的两点原因(可以用原文的句子,也可以自己概括)(3分)
答案:
5.C恨:遗憾,悔恨 。
6.B “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表领属,他们的;A项“以”,前者介词,因为;后者连词,表目的,来、用来;C项“之”,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这件事;D项“为”,前者动词,认为;后者动词,担任、做……官 。
7.B
8.C(极力劝阻的目的不仅是担心儿子,而且是整个晁氏家族的安危,也怕祸及自身 。)
9.10分 。(1)①你一掌权,就侵犯诸侯利益、分割诸侯土地,使别人的亲人疏远 。(用事:掌权;疏:使动用法,使……疏远;骨肉:亲人 。三个词各1分,大意1分,共4分)
②计划才刚刚实施,(晁错)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就)堵住了忠臣的嘴 。(卒:通“猝”,突然;杜:堵塞 。两个词各1分,大意1分,共3分)
(2)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答对1点得1分,对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 。他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 。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 。孝文帝的时候,下诏任命他做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因他善于论辩,得到太子宠幸,太子家号称他是“智囊” 。多次向皇帝上书,在孝文帝时,又论述要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可以更改确定的一些法令,奏疏一共有三十篇 。孝文帝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但觉得他是个奇才,提升他做中大夫 。在这个时候,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而袁盎等各个大功臣多不喜欢晁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