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陈书·周弘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 )
参考译文:
周弘正字思行 , 汝南安城人 , 是晋光禄大夫周顗的第九世孙 。祖父周颛 , 是齐的中书侍郎 , 领著作衔 。父亲周宝始是粱的司徒祭洒 。
周弘正幼年丧父 , 与弟弟弘让、周弘直都被伯父侍中护军周舍抚养 。周弘正十岁的时候就懂《老子》《周易》 。周舍每次与他谈论总是感到惊异 , 说:“看你敏捷聪悟 , 明自事理而又出语惊人 , 将来必定会名声大震 , 在我之上.”河东裴予野非常赏识他并与他结交 , 还表示愿意将女儿嫁给他 。十五岁那年 , 周弘正补召为国子生 , 就在国学里讲解“周易》 , 儒生们都学习他的见解 。他在兰月入学 , 当年的十月就被推荐参加对策考试 , 学司认为他的资历太浅 , 不同意他应试 。博士到洽议论说: “周郎还不到二十岁 , 就独自主讲一经 , 他虽说是国子生 , 但实际上却可以当老师 , 他就不必等着参加对策考试了 。“于是周弘正就以布衣身份直接出任梁朝的太学博士 。晋安王担任丹阳令时 , 请他为主簿 。后来从丹阳 调往邺县任县令 , 因母亲去世服丧而离职 。服丧期满后 , 历任曲阿、安吉县县令 。普通年间 , 朝廷开始设置司文义郎这一官职 , 在寿光省当值 , 任命周弘正为司义侍郎 。
周弘正知识渊博 , 能看透一些微妙的迹象 , 善于根据天象化预测吉凶祸福 。大同末年 , 周弘正曾经对弟弟周弘让说: “国家将有厄运 , 数年之内必有战乱 , 我和你不知逃到哪里才能避开这次灾难 。”到梁武帝接纳北朝东魏的降将侯景时 , 周弘正对周弘让说:“战乱就从这里开始了 。”当京城建康被侯景攻陷时 , 周弘直在衡阳担任内史 , 梁元帝萧绎在江陵 , 写信给周弘直说:“刚从都城来了一位使者 , 从他那里得知你的兄长平安 。但京城里的士大夫 , 几乎没有不变节依附逆贼侯景的 , 王克已经做了侯景的家臣 , 陆缅加入了侯景的军队 , 唯有你兄长周生 , 坚守大义不变节 。他谈到我们西军时 , 泪水如流 , 常常盼念我们去解救他们 , 就像农夫盼望丰收那样心切 , 岁寒然松柏仍青翠不凋 , 当前具备这种品格的就只有令兄弘正一人罢了 。”王僧辩率领西军讨伐侯景的时候 , 周弘正与周弘让主动逃出建康奔向西军 , 王僧辩见了他们 , 非常欣喜 , 当天就派人告知了梁元帝 , 梁元帝亲自写信给周弘正说:“自从外族小丑侯景作乱以来 , 寒来暑往的几年之巾 , 天下相交的朋友 , 死亡殆尽 。当年富有才智的韩非 , 尚且不免死在豢国狱中;学识丰富的刘歆 , 也在壬莽新朝失败的混乱中自杀 。如今你陷在建康城中音讯全无 , 我常常忧思焦虑 。我常常打算像西汉人访求山东终子云 , 东汉人寻找关西杨伯那样找你 。今天恰恰见了王僧辩派来的人 , 他把侮的信息全说给我听了 , 我正等待着你的来信 , 宽慰我对你的期盼 。”于是派遣特使去迎接周弘正 , 又对朝廷官员说:“晋氏司马炎平定孙吴 。很高兴地得到了陆机陆云 , 现在我讨伐侯景 , 也得到了周弘正周弘让 , 前代的司马炎和今天的我都在相同的时机下得到两位英才异士 , 足可以互相媲美了 。”当周弘正到了江陵 , 他受到了非常隆重的礼遇 。朝中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臣僚 。他被任命为黄门侍郎 , 在侍中销值勤 。不久升任为左民尚书 , 接着加任散骑常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