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苏轼《三槐堂铭(并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 )


A.文章的第一段从天命有常这一角度立论,肯定了善善恶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了“仁者必有后”的观点,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 。
B.第二段记叙了王佑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说明王佑仁爱厚施、积善成德,因此才子孙多贤,福祚绵绵不绝 。
C.铭文歌颂了王佑的品德和功业,同时批评了我们普通人追求名利不加强道德修养,只希望有侥幸的运气,不种植就能收获的错误想法 。
D.文章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认为“善恶之报,至于子孙”,显然带有惩创人心、引为鉴诫的良苦用心 。写作上叙议结合,挥洒自如 。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①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
译文:
②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 。
③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 。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琬承命上疏曰:“芟秽弭难,臣职是掌 。自臣奉辞汉中,已经六年,臣既暗弱,加婴疾痰,规方无成,夙夜忧惨 。今魏跨带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若东西并力首尾掎角虽未能速得如志且当分裂蚕食,先摧其支党 。然吴期二三,连不克果,俯仰惟艰,实忘寝食 。”
答案:
9.B(略:大致,大体上 。)
10.C(①是对“天可必”表示疑问,④是王公的期盼,⑥为写景句 。)
#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11.B(“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主要表现在第三段 。)
12.①我根据所见所闻事实考察,天是有必然的意志,这是明白无疑的 。(3分 。句意1分,“考”“审”各1分 。)
②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明日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 。(3分 。句意1分,“寓”“否”各1分 。)
③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来继承他的家风,我因此作铭来记叙这些事 。(3分 。句意1分,“游”“以是”各1分 。)
【文言文参考译文】
天能说有必然的意志吗?但是贤能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却不一定长寿 。天不能说有必然的意志吗?但是仁爱的人一定有好的后代 。这两种情况那一种是正确的说法呢?
我听说包申胥说过:“人的意志可以胜过天,天的意志也能胜过人为的努力 。”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天的意志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它,因此认为天是不可捉摸的 。善良的人因此而倦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 。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天还没有表现出他的意志来的缘故 。松柏生长在山林中,开始时,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经过四季而长青,历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天的意志 。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到子孙后代才表现出来,天的意志可以说是由来久远的 。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是有必然的意志,这是明白无疑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