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诸葛孔明》原文及译文( 二 )
(选自《陈亮集》 , 中华书局1974年版)
译文:
诸葛孔明是伊尹、周公一样的人物 。但后世论者多持不同意见 , 认为他生不逢时 , 而处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幸境地 。众人都求建功业 , 而孔明却独善其身 , 结席草庐 , 刘备三顾之后才出山 。后又挺身而出 , 辅佐刘禅 , 对朝权既不放任又不独揽 , 臣民没有闲言 。权势盖过君主但君主不怀疑 , 超过群臣但群臣不忌妒 , 治理蜀国 , 殚精竭虑 , 使民风教化恭肃淳朴 。大的错误不宽恕 , 小的过失也要责罚 , 这是帝者的政治 , 用安逸的道理使动百姓 , 百姓即使劳苦也不会埋怨 , 用更好的生存的道理杀人 , 人虽死 , 但不会埋怨杀人者 , 这是王者的作为 。孔明都很好的做到了 , 他的确应该是伊尹、周公之类的人物 。但是论者于是说他自比为管仲乐毅 , 寄身在偏远的地方 , 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 这怎么能够和孔子出仕鲁国自比老、彭相提并论呢?更有甚者认为孔明不是仲达的对手 , 这和小儿之见无异 。他们难道不是因为仲达的言论才相信的吗?却不知道仲达所言都是欺骗之词 。仲达无法用计于孔明 , 所以经常窥探孔明的布置、行动后 , 再妄下言论迷惑部下 , 论者只不过没有明察罢了m]
当初 , 孔明师出祁山 , 仲达出兵抵挡 。听说孔明将要收割上邦的小麦 , 于是领兵疾行 , 日夜赶赴 。当孔明因少粮而撤退时 , 仲达放言说:“我们疾行赶路 , 劳苦疲惫 , 这是通晓兵法的人的贪着 。现在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 , 这容易对付了 。”部队没有现成的粮食储备而转移作战 , 纵然能够取得胜利 , 之后又怎样维系呢?这是稍微能够辨识事情机理的人必然不会做的 。仲达心中明白 , 只是对外放言以迷惑他的部下 。后来 , 孔明出兵斜谷 , 仲达又领兵抵抗 , 知道了孔明的部队没有逼近渭水 , 于是率领军队渡河 , 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孔明领兵将至 , 仲达又放言说:“诸葛亮如果勇敢的话 , 应当兵出武功 , 依山列阵 。如果向西上五丈原 , 各军将无事 。”敌人之兵已经置之死地 , 而领兵直进 , 与之决战 , 这也是稍微辨识事情机理者不会做的 。仲达知道孔明一定不会出兵 , 所以姑且放话出来以假装显示孔明的怯懦 , 表现自己的料事如神 , 同时能够稍微安抚军心 。所以说 , 孔明治军有节有度 , 不用权谲 , 不贪小利 。他会说:“诸葛亮志大但不识时机 , 谋多但缺少决断 , 好兵但没有权责 。”凡是这种论调 , 都是窥探孔明的布置、行动后 , 放言以迷惑部下 , 又怎么是他的真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