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土地沙化 , 是指由于土壤侵蚀 , 表土失去细粒(粉粒、黏粒)而逐渐沙质化 , 或由于流沙(泥沙)入侵 , 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现象 。
既然全球气温变暖 , 导致冰雪融化 , 冬季时间变短 。 那么寒冷的东北会因为高温气候变得更加宜居吗?它能否成为人类社会中的“诺亚方舟”呢?
东北是否宜居?
东北是否宜居 , 要从它的地理环境说起 。 我国东北不是指的某一个城市 , 而是指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在内的地区 , 故又称东三省 。
Tips:东北三宝是指中国东北地区的三种土特产 , 有新旧两种说法 。旧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 新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
东北地区 , 西抵大兴安岭西侧的根河口 , 东达华北平原 , 南至内蒙古阿尔山 , 北至西伯利亚平原 。 因其地域广阔 , 所以气候类型多样 ,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 主要景观是森林和草原以及荒漠 。 东北地区温度较高 , 所以冬季比较漫长气温较低 , 其中漠河地区是全国温度最低的地区之一 。 其森林覆盖率大 , 以至于冰雪消融的时间长 , 因此有助于农业用水和森林增长 。 东北地区的土质肥沃 , 是不可多得的粮食宝地 , 三江平原更是闻名全国的优质粮仓 。
Tips: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西北部 , 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 , 是兴安盟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虽然东北气候较为寒冷 , 但是其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 从古至今涌现了许多国家 。 战国时期 , 燕国在此设立辽东郡 , 开始开发东北地区 。 秦国一统天下之后 , 继续设立辽东郡 。 汉武帝时期 , 在东北地区设立辽东四郡 , 东北地区与内地交流更频繁 。 唐代灭高丽之后 , 在此建立安东都护府 , 包含今东北大部 。 到清代 , 现代东北疆域形成 。 近代以来 , 随着技术发展 , 东北地区进入快车道 , 发展迅速 , 不再是曾经的流放之地 。
Tips: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 , 嬴姓 , 赵氏 , 名政 , 又称赵政、祖龙, 也有吕政一说 。 秦始皇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 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那么东北地区在全球变暖的危机下 , 有如何的表现 , 这个物华天宝之地 , 是否能成为我国的中心呢?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的危机 , 所带来的后果也不只是温度的升高 , 虽然温度升高之后 , 东北漫长的冬季缩短 , 天气变得暖和 , 但是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升高了 。 山火、干旱、洪灾沙尘暴等极端天气成为家常便饭 , 极度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
此外 , 冬季的缩短 , 虽然对于人类而言是件好事 , 但是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却造成深远的影响 。 可能导致一些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 , 从而引发种族灭绝 。 但是气温的升高也不是没有好处 , 从前东北地区的夏短冬长的气候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 因此冬日缩短 , 夏日变长后 , 东北地区的粮食产品应该会有所增加 。 但如果温度持续上升的话 , 就会引发旱灾 。 此外由于温度上升导致长白山积雪融化 , 可能导致周围地区温度不减反增 , 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
Tips:沙尘暴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常见气象灾害其诱因通常是雷暴或与气旋相关的强气压梯度从而使某个广大地区的风速加大 。
综上所述 , 虽然气温升高 , 使东北地区不再严寒 , 但是也产生了更多的问题 , 所以综合来看东北地区不会变得更宜居 。 全球变暖 , 影响的是全球各地的生态环境 , 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单只有温度 , 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 , 这就像是一张大网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温度升高 , 动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使其生态系统紊乱 , 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 而人类会因为各种极端天气 , 而丧失生命 。 面对这个全球性的问题 , 我们要团结起来 , 要从实处做起 。 平时少开车、少用木质用具 , 减少浪费 , 实行低碳生活 , 维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
推荐阅读
- 为了更多的氧气,连身体都退化了,还有哪些生物会为进化而退化?
- 纹身有风险,“蜘蛛网”变“鱼鳃”,进退两难好尴尬
- 地球上至今还活着的最大生物是什么?无法遏制,它仍在不断狂长!
- 好多“大长腿”!我国航天规划三个“黑科技”,个个都是“腿精”
- 盘点世界上你不知道的巨型生物,网友:现代版“人面魔蛛”?
- 生物学家新研究:基因变异遵循某种规律而非随机
- 无声无息的“水族人”,在海洋深处深藏了10年,如今已被明令保护
- ?5种会跳的虫子,以及它们飞跃背后的科学
- 在澳大利亚“死心脏”的一个秘密地点发现的稀有而脆弱的化石
- ?9种最近灭绝的昆虫和无脊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