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与人类历史 憧憬了80多年的飞碟,怎么还没造出来?飞碟的技术难点在哪里?


传染病与人类历史 憧憬了80多年的飞碟,怎么还没造出来?飞碟的技术难点在哪里?
文章图片

传染病与人类历史 憧憬了80多年的飞碟,怎么还没造出来?飞碟的技术难点在哪里?
文章图片

飞碟在人们的心中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飞行器 , 因为它的出现总是和外星人联系在一起 , 在各种传说之中 , 飞碟就是外星文明的专属飞行器 。
正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既然外星人可以开飞碟 , 我们当然也可以 , 于是从很早的时候人类就开始了关于飞碟的研究 , 只是至今都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 那么到底什么是飞碟呢 , 为什么建造飞碟这么难呢?从外观形态上来看 , 飞碟就是一种圆盘状的飞行器 , 但如果只是制造一个圆盘状的飞行器 , 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 真正的飞碟不仅要外观像 , 内在也要像 。 与普通的飞机相比 , 飞碟至少要拥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 , 飞碟的飞行速度要远超普通的飞机 。 第二 , 飞碟可以悬停在空中 , 也能够由静止的状态迅速开始移动 。 第三 , 飞碟要足够静音 , 否则一个轰轰巨响的大圆盘 , 也太LOW了 。
满足这些条件 , 就能够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飞碟了吗?当然不 , 我们理想中的飞碟还应该可以进行远距离的星际航行 , 能够实现光速移动和空间跳跃并配备有威力甚巨的武器 , 不过凡事都应该先定一个不超一亿的小目标 , 好高骛远要不得 。
首先 , 要让飞碟获得远超飞机的飞行速度 , 以人类目前的能源和动力装置是很难做到的 , 在上世纪50年代 , 美国空军曾踌躇满志地启动了一项制造超音速飞碟的计划 , 该计划被命名为“瓢虫计划” , 为了能够让这一计划得以实现 , 美国空军聘请了当时著名的航空工程师约翰·弗洛斯特来主持研制 , 最终飞碟是造出来了 , 不过在测试中所展现出来的速度与预想的超音速有些差距 , 音速约为每小时1224公里 , 而这个飞碟的测试最高速度也不过每小时56公里 。
其次 , 要想让飞碟实现在空中悬停 , 以及由悬停状态迅速进入移动状态 , 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飞行器要想在空中飞行 , 就必须要依靠升力 , 而升力是通过飞行器上下压强的不同而产生的 , 而飞行器上下的压强差是源于飞行器上下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的不同 , 所以只有飞行器达到一定的飞行速度 , 才可以保持足够的升力 , 否则就会坠落 。
如果想要飞行器在空中保持悬停 , 就必须要为其提供升力 。 好在这并非无法做到 , 现在的垂直起降飞机就是通过把飞机的喷气式发动机喷口朝下来获得升力 , 让飞机垂直起飞并可以短暂在空中停留的 。 但是这样做的弊端在于能源消耗巨大 , 所以垂直起降飞机通常只能进行短距离飞行 。
【传染病与人类历史|憧憬了80多年的飞碟,怎么还没造出来?飞碟的技术难点在哪里?】最后一点 , 噪音 , 要想消除飞碟的噪音也是很困难的 , 因为飞行器的噪音来自于发动机的振动 , 发动机不可能不振 , 所以要想消除噪音只能够安装消音设备 , 给如此巨大的飞碟安装消音设备 , 技术难度很高 , 成本更是不菲 。
可以看得出来 , 除了噪音问题之外 , 飞碟的飞行速度和悬停问题都是卡在了能源动力上 , 所以不解决能源动力的基础问题 , 飞碟是很难问世的 。 那么在人类历史上就没有比较成功的飞碟制造案例吗?有是有 , 但真实性现在已经无法确定了 。 早在80多年前的1940年 , 德国就成立过一个秘密的飞行器的研究机构 , 这一机构存在的意义就是制造飞碟 , 该项研究由德国工程师施里维尔和哈贝摩尔主持 , 并最终制造出了飞行速度高达每小时1200公里的试验性飞碟 , 这一速度已经非常接近光速了 。
由于最初的研究取得了成功 , 这一研究计划获得了德国领导人的大力支持 , 于是经过反复的改进 , 最终研制出了一个十分先进的飞碟 , 也就是著名的“别隆采圆盘” 。
那么别隆采圆盘是如何解决能源动力问题的呢?根据资料显示 , 该飞行器利用高压电解水 , 产生氢气和氧气 , 然后利用氢氧混合爆炸产生动力 。 这不就是近些年来名声大噪的“水氢发动机”吗 。 这些发动机在工作的时候 , 会从上方吸入空气 , 从而在飞行器上方形成真空环境 , 从而为飞碟提供升力 。 遗憾的是 , 这些不过都是资料记载 , 而真正的别隆采圆盘在二战结束前夕 , 已经被德国军方炸毁 , 所以别隆采圆盘是否真的存在 , 是否如资料记载中这般神奇 , 已经无法验证了 。 不过相信在未来 , 随着可控核聚变等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 飞碟这种具有神秘色彩的飞行器终会为人类所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