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法则读后感|《狼性教育》读后感2篇( 二 )
一提到狼性,我们更多的是想到凶残狡诈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 。很少有动物得到人类如此的仇视!由此想到现在 我们的教育体制中,最终的教育结果往往是这样的:一个个生动活泼、天性好奇的孩子,在我们的喋喋不休的教诲中,变得一个个温柔的如同绵羊 。这样绵羊般的孩子成了父母的骄傲,老师的宠儿 。好像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 。而我们视为野狼般不可驯服的孩子,成为了教师父母头疼的难题 。然而如果我们看看我们教育的长期效果 。我们也许应该为自己的教育而惭愧 。
就我教的去年的毕业生作为例子,那些乖顺的绵羊般的好孩子,毕业后很少能够回到学校,热情洋溢的来找老师叙旧 。而在我们的冷言热讽、甚至拳打脚踢的恶劣环境中成长的曾经不可驯服的狼们,却变得一个个格外的驯服,格外的知道感恩 。狼变成了羊,羊却狼心狗肺 。这也许对我们这些教育者的最大的讽刺!我们再看看我们曾经的同学,温顺的绵羊们毕业后,也许都能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在工作中也是勤勤恳恳的老黄牛 。可能够在工作中出类拔萃的却寥寥无几 。而那些狼们却有不少在凶险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够独当一面,事业有成 。
当然,这样的结果是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的 。可我们从狼性与羊性的教育出发,也许我们会看得更加清楚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从小就是尊规守纪,服从指挥,这样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中的自由的狼性受到了严重的压抑 。在压抑中,一部分孩子猎奇、主动、自由的狼性日渐枯竭,成为了我们公认的好孩子 。若如一只只得绵羊,乖巧、温顺!在我们圈好的草地上,悠然自得的吃草 。而当我们的小羊日渐长大,一下子进入完全不可预知的社会中时,它们不知所措 。因为它们的性格已经变得过于绵软,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它们呆若木鸡 。如果大环境好,依旧有一片好的草原,也许还可以一辈子默默吃草,可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剧烈改变,这些没有丝毫狼性的绵羊,只有任凭环境的随意宰割 。
再看看我们的小狼们,从小就具有不可驯服性,调皮捣蛋,惹是生非,让我们头疼不已 。可我们回过头仔细想想,他们做的不过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孩子天性就是有主动、率真、猎奇狼性 。可我们却对这些进行残酷的镇压 。在这样的环境下,宛如凶险的草原,小狼们都在想方设法的生存下去,那些保持狼性的孩子,正如得以生存的小狼,它们的智慧不断的增长,它们对环境的适应与认知能力更加的强悍 。随着慢慢的长大,它们真正进入草原,它们感到并不陌生,它们的狼性已经使它们有充足的自信去面对茫茫前路中的所有不可知 。他们游刃有余,他们逍遥自在,他们成为了这个世界真正的主载者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