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十 )
一、 攀比心理 。
有些家长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看不 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动不动就批评、指责孩子,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处处都比别人的孩子强 。这样做,易使自己的孩子产生自卑感和忌妒心理,并渐渐地丧失自信心 。
二、补偿心理 。
很多家长由于小时侯没有好的读书环境,感到十分遗憾,因此往往会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家长自己孩提时代生活条件不好,现在便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高标准”的生活待遇,从而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
三、放纵心理 。
一些家长在“娇惯要趁早,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而一味放纵,溺爱 。溺爱往往出现在孩子的爷爷奶奶,一遇到什么问题“老黄伞”一撑,长此以往,使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四、从严心理 。有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和训斥,甚至逼迫孩子把日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用来学习 。这样,孩子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紧张之中,学习兴趣和记忆力普遍下降 。家长只有克服以上四大心理误区,针对孩子的特点对症下药,施以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
那么如何使家长们克服心理的误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
一,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看到孩子的“另一半” 。
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一位学生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 。他不断诉说孩子的种种缺点:学习不认真,没有耐心,太粗心,做题很马虎,成绩总是上不去,不肯听父母的话……总之,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 。正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我们不能总看到“一半是空的”,重要的是要看到已有一半的水,不能因为孩子一两次考试成绩上不去就全盘否定孩子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受到表扬,尤其是孩子 。其实我们没位家长也有这样体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欲望,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 。事实上,我们要对有缺点的孩子多一些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你一定会发现“那只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 。当然,仅仅停留于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是不够的,那样做不但不能促使孩子进步,反而会滋生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 。尽管表扬和鼓励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奏效的“灵丹妙药”,在看到孩子的“另一半”的基础上适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 。也只有真正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才能从把孩子教育好的角度去真正地爱孩子,才具备同孩子的沟通的良好心理基础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高中二年级
- 工作计划|新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书模板
- 工作计划|2022年幼儿园班主任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初二班务工作计划表怎么写
- 工作计划|初中班主任德育个人计划模板
- 工作计划|初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表范文
- 工作计划|小学班主任2022工作计划模板
- 工作计划|2022年高中班主任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初二2022年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 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五年级上学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