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谭嗣同|康有为给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送的挽联戊戌六君子生平简介

殷干酷刑,宋岳枉戳,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启口问成王安在?
【康有为谭嗣同|康有为给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送的挽联戊戌六君子生平简介】汉室党锢,晋代清谈,振古已期,于今为烈,恰如子胥相国,悬睛看越寇飞来 。
戊戌六君子生平简介

上联以历史上惨遭杀害的比干、岳飞、方孝孺[正学]为喻,对戊戌六君子的罹难深表哀痛 。下联用东汉宦官专权迫害诸儒、魏晋间竹林七贤因清谈多遭迫害事,抨击慈禧及其后党残害忠良 。春秋吴国重臣子胥被诬赐死时说:以县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 。联末悬睛句即用此典,指出清政府杀害志在挽救它的戊戌六君子这样的志士,必将招致灭顶之灾的惩罚 。

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1865-1898.9.28.),字复生,号壮飞,别署东海褰冥氏,湖南浏阳人 。他是改良主义运动中的激进派,为变法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谭嗣同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猛烈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和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并对封建纲常伦理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其思想之激进和深刻,达到了同时代的最高水平,并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的先导 。谭氏富有文学才华,诗文都写得有气势,有词采 。诗作表现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有些山水诗融入了个人的生命感受,抒发了他冲破网罗、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进取精神 。诗风恢阔豪迈、刚健遒劲,所谓拔起千仞、高唱入云(谭嗣同《报刘淞芙书》),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 。有《谭嗣同全集》 。康广仁(18671898.9.28.)名有溥,字广仁,号幼博 。广东南海人 。康有为胞弟 。自少鄙弃八股科考,认为国家弱亡皆由八股锢塞人才所致 。曾纳赀为小吏,深感官场黑暗,挂冠而归 。从美国人嘉约翰学西医,计划在上海创设医学堂,未成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2月和徐勤等在澳门创办《知新报》,宣传维新变法 。后到上海倡设女学堂 。和梁启超、谭嗣同等发起成立戒缠足会 。创设大同译书局,刊刻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著作 。1898年春挟金赴京,协助康有为开展维新运动 。主张废八股,开民智 。与御史宋伯鲁谋议上书,请变生童岁科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得旨允行 。由于看到顽固守旧势力强大,变法难以进行,屡劝康有为离京南归,收徒讲学,培养维新人才,待机变法 。戊戌政变时被捕,在狱中说:若死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从容就义 。杨深秀(18491898.9.28.)字漪邨,本名毓秀,号孴孴子 。山西闻喜人 。1889年(光绪十五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 。1897年底授山东道监察御史,立志以澄清天下为己任 。次年3月和御史宋伯鲁发起关学会,讲求变法 。4月列名康有为组织的保国会 。与康有为过从甚密,不少奏疏是和康有为商量后写成,或为康有为代拟 。6月1日上新政条陈5篇,请明定国是,宣布变法;请厘正科举文体,废弃八股,改试策论;请议游学日本章程,派遣近支王公游历;请筹款译书 。又多次奏劾阻挠变法的守旧大臣 。曾对文悌说:八旗宗室中,如有徐敬业其人,我则为骆丞矣!(胡思敬:《戊戌履霜录》卷四)被文悌告发 。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 。遗著有《雪虚声堂诗钞》、《杨漪邨侍御奏稿》、《闻喜县新志》 。林旭(18751898.9.28.)字暾谷,号晚翠 。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举人出身 。好为歌诗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针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上书请拒和议 。同年捐赀为内阁中书 。1897年进张元济等创办的西学馆学习 。1898年创立闽学会,与粤、蜀、浙、陕各学会相呼应,推动维新运动 。4月参与发起保国会,任董事 。因仰慕康有为,受业于康 。曾为康有为的《春秋董氏学》作跋,推扬今文经说 。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 。戊戌政变前夕,曾把光绪帝的密诏带给康有为,共商授救光绪的办法 。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 。年仅24岁 。遗著有《晚翠轩集》 。杨锐(18571898.9.28.)字叔峤,又字钝叔 。四川绵竹人 。举人出身 。1889年(光绪十五年)授内阁中书,后晋为侍读 。曾入张之洞幕府,在北京任职期间经常写信向张之洞密报朝中动态 。中日甲午战争时,主张集精兵猛将大举北援,保卫津沽 。1895年参与发起强学会 。强学会被封禁后,又联合会中志士抗争 。清廷在强学会旧址基础上设立官书局,命其参与选书事宜 。1898年春在京创立蜀学会,并办蜀学堂,以张之洞的《劝学篇》为指南,兼习中学和西学 。4月列名保国会,而每于集会时常当众假寐 。在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 。与康有为相交,但变法主张多有不合,攻击康多谬妄,声称要对新法稍加裁抑 。戊戌政变时被捕,张之洞营救不及,被害 。遗著编为《杨叔峤文集》和《杨叔峤诗集》 。刘光第(18591898.9.28.)字裴村 。四川富顺人 。1883年(光绪九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 。为官清廉,不媚权贵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上书建议变法求强,刑部堂官阅后震恐,不敢代递 。1898年春列名保国会 。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 。曾与谭嗣同一起批驳守旧派曾廉请杀康有为的奏疏,但又经常依违于维新与守旧之间,处理政事尽量无新旧畛域,使维新守旧,咸得其宜(刘光第:《与厚弟书》,《衷圣斋文集》) 。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 。年仅39岁 。遗著有《衷圣斋文集》、《介文堂诗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