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五一劳动节文章;绍兴游记( 二 )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儿时的一段记忆到另一端记忆,却从旁的一条小径连通 。我幼时不喜文史,更未深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以至印象模糊,连三味书屋的轮廓都稀松了 。只觉这书屋原来这般小,更感慨来回几步的陋室里竟诞生出这样一位对后世文人影响甚重的人物来 。
出三味书屋到沈园可以走桥,也可以坐船,连船老大只能坐四个人的乌篷小舟 。绍兴的桥出名,不是伟岸也不是雕琢精致,一律的矮,矮得出名 。像我这样身高的小女子坐在船上时常低头,稍微大意些就撞到 。低头并未减少我第一次坐乌篷船的兴奋,只遗憾时间太短,若不是五分钟五十分钟才过瘾 。
随着历史的足印我们踏上沈园,踏上这座曾经发生过一段凄美爱情故事的园子 。故事中那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陆游,那个倾国倾城的奇女子唐婉,似乎还在仅存的断壁残垣间,让我这个异乡的游客依稀感受到二人耳鬓厮磨时化不开的浓情万种 。
出沈园,到东湖,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初见东湖,就觉山石奇特,导游介绍这山原为青石山,汉时采石,日久竟凿成湖泊 。东湖有名,非此原因,乃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中之龙陶渊明先生在 。东湖也许就是诗人理想中的桃花源吧,不闻鸡犬,闹中取静,好一处悠闲的居所 。想这桃花源也要阔绰者才能消受,否则我等这样整日为柴米浇愁的人,哪里悠闲起来?天热,没有诗人的闲雅,和友人赞了一番好便离去 。
去绍兴当去兰亭,最后去实在对它敬仰得很 。兰亭乃是一处古典园林,茂林修竹,幽静自然,卧薪尝胆,闻鸡起舞的越王勾践先生国难当头,仍不堪舍在这里种植兰花的雅兴 。后晋王羲之在这里写就文采书法冠天下的《兰亭集序》,书圣之称谓亦从此为天下知尔 。转过一片竹林,看到一个小池塘,七八只白鹅,或在池中自得戏水引吭高歌,或在塘边孤芳自赏织补羽裳,旁一处古树,枝繁叶茂,下面凉亭里树一块大碑,写就鹅池 。上方的鹅字是王羲之真迹,下面的池字乃其子献之所书 。再往前走,就是流斛亭了 。亭前在岩石间有水渠绕着一簇簇竹林流转,当初也就是在这里王羲之遍邀当朝名士,意气风发,于水流间泼墨,随溪流而下,汇成一部《兰亭集序》 。在曲水流觞处驻足,感受王羲之与友人在此饮酒作诗时的情景,其意境亦极深远 。进厅往里走,院落一处六角亭下是一块大的石碑,碑前是清康熙帝留下的题词,碑后是帝孙乾隆留下的墨迹 。历代中国碑文,二帝同书实乃罕见 。亭下是供游客即兴练字的地方,方案水缸,毫墨在旁 。一个黑的石碑前大大的白色太字 。宝刀锋从磨砺出,书圣父子与十八缸水的故事正印此古语,凡事当要坚持 。出兰亭,出绍兴,意犹未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