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殊像寺|五台山殊像寺导游解说词
五台山殊像寺导游解说词 殊像寺在五台山怀镇西南0.5千米处,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 。它创建于东晋初年,唐代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又予重建,后毁于大火 。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万历年间(1573-1620)又予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 。【五台山殊像寺|五台山殊像寺导游解说词】明代天启六年(1626),在寺后西北角清净处修建了一间客堂,后来被清廷三公主看中,把它改名“善静室”,作为“习静”之处 。三公主为清世祖顺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妈 。相传清廷为笼络具有势力的汉族大官,便将三公主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龙 。后来,吴三桂叛清,康熙下令将吴应龙及其子吴世霖绞死;三公主不能另嫁他人,只好来五台山殊像寺 。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圣祖为殊像寺的文殊骑狻猊像题匾:“瑞相天然” 。于是,殊像寺一跃而成了五台山的五大禅处之一和十大青庙之一 。那时,寺内有个因失恋而来这里削发为僧的年轻人,他精通内典,常与三公主在“善静室”研讨经文,引起流言 。在京城的康熙听见后,以为有损皇族声誉,于是派人火烧殊像寺,试图将三公主与年轻和尚烧死 。大火烧了三天,全寺片瓦无存,惟独三公主与年轻和尚“坐静”的善静室无恙 。康熙认为这是文殊菩萨证明他们之间没有恋情,于是下旨拨巨款重建殊像寺 。重建后,有人提议把它改名“清白寺”或“无瑕寺”,以示三公主的清白纯洁 。但由于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殊像寺”即意味着有文殊菩萨的真像,所以重建后仍叫“殊像寺” 。殊像寺的文殊殿内有一尊文殊菩萨骑过猗狻的塑像,高9.87米,是五台山台怀镇诸寺中最高的一尊彩塑文殊像 。其中,狻猊高3.95米 。狻猊四蹄蹬地,昂首竖耳,张口卷舌,双眼圆睁 。面部、腰间、腿上呈蓝底白点,颈上长满深绿色的穗缨 。它雄壮敦实,精神抖擞,作行走姿势,给人一种活泼奔腾之感 。这尊文殊菩萨于天空显真容,匠人争中生智,拿出他厨房和好的乔面,照形捏制 。刚捏好,文殊的真容便隐去 。匠人接着用泥仿塑,却总是不很理想,便干脆把乔面头安在塑像上,并贴上一层金,于是这一塑像就有了乔面头像文殊菩萨的称谓 。殊像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普陀宗乘之庙西面,狮子沟北麓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弘历陪皇太后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殊像寺进香,见文殊妙相庄严,令人起敬,“默识其像以归” 。佛经中释迦有“东方主尊菩萨是文殊,有时现比丘像,有时现国王像”预言 。而“文殊”又译“曼殊”,“曼殊”与“满洲”音近,所以西藏达赖喇嘛进丹书时,称清朝皇帝为“曼殊师利大皇帝” 。又因清廷有乾隆皇帝出生承德狮子沟传言;进而有人就附会说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 。乾隆和太后对此不加可否,任说其说 。回到京师,太后就令人按五台山文殊模样雕刻石像供于香山宝相寺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弘历特命内务府仿五台山殊像寺规制,按香山文殊相貌在承德修建此庙 。殊像寺落成时,乾隆参加瞻礼,并作诗道:“殊像全规台庙模,撰辰庆落礼曼殊 。金经蒙古犹常有,宝帙皇朝可独无?译以国书宣白业,习之修士翊浮图 。虽然名实期相称,师利应嗤谓是乎 。”该庙喇嘛皆为满族,故清廷称此庙为家庙 。殊像寺为典型汉式寺庙,东西l15米,南北约200米,占地面积2.7公顷 。采用庭园布局手法,大规模叠砌假山,散植松树,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山门面南,面阔三楹,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内供护法神哼、哈二将 。山门前左右置石狮一对,两侧设腰门 。过门殿两侧摆钟、鼓楼,均为面阔三楹,进深一间,单檐歇山 。山门正北为天王殿,面阔五楹,进深两间,单檐歇山 。前后格封木壁板,中三间设欢门,稍间开欢窗,殿两侧置腰墙,界以一进院落,腰墙辟腰门与二进相通 。天王殿北两侧为东、西配殿,东殿名馔香室,西殿名演梵堂 。天王殿正北地势增高,上多级大石阶可登达月台,月台北起主殿会乘殿,面阔七楹,进深五间,重檐黄琉璃歇山顶,下檐施五踩单翘单昂斗拱,上檐施七踩单翘重昂斗拱 。前后明、次间设菱花隔扇门,前檐梢尽问设槛窗,后封实墙 。殿内奉主尊文殊菩萨(骑狮),两侧有观音(骑)、普贤(骑象) 。供桌前东西各置万寿塔,八角三层楠木,吡秸桑?剿?诠╋纸鹜?饰蘖渴俜?08樽 。今寿塔犹存,镏金铜佛在姜桂题任热河都统时期被盗 。两侧墙壁置经橱,藏满文大藏经三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劫运一部,现存东京;一部流落西欧,现存巴黎图书馆;一部下落不明 。殿内横匾“会通三际”,条幅“发心为众生缘深入善权菩萨果,现相如三世佛了分身住曼殊床” 。会乘殿前东、西两侧有配殿,东为指峰,西为面月 。会乘殿北,顺势置假山,垒石穿洞,潜岩渡桥,沟壑纵横,曲径幽深,是五台山的缩影 。假山如朵朵祥云,载运一座高阁,名宝相阁,又名净名普现,重檐八角,黄琉璃瓦顶绿剪边,正东、西、南、北四面设门,四斜面设槛窗 。阁内石制须弥座上有高11.6米的木雕文殊菩萨骑狮像,传说是按乾隆容貌塑造 。两侧有两个力士像,各高3米 。阁内横额“净名普现” 。条幅“佛说是本师宏宣象教,天开此初地示现狮峰” 。宝相阁前东、西有配殿各三间,东为云来,西为净雪 。登上第二层假山,正北有楼名清凉楼,又名相合台怀,两层,每层九间,楼内供文殊 。一楼门额“妙五福德” 。楼内条幅“地分台麓示居国,座挹锤峰供养云” 。清凉楼前两侧有配殿,面阔五楹,东曰吉辉,西曰慧喜,慧喜殿西有六角亭 。净雪殿西有一小院,正室三间,名香林室,室后设月门 。室前东有方亭一座,西有小楼名倚云楼,两层 。皇帝到殊像寺上香时,皇后在此梳妆,故又名梳妆楼 。殊像寺内原有一口大锅,直径2.41米,高2米,壁厚6厘米,由88块铜块铸接而成,重约5吨,用18根铁柱支撑 。平时储水防火,每逢腊月初八,该庙喇嘛就用此锅煮“腊八粥”,承德各庙的喇嘛都到这里吃粥承恩 。殊像寺是皇帝和太后经常临幸之所,建筑布局高低错落,内部摆设考究,环境幽雅,园林气息浓厚,犹其叠石更为驰名 。今存会乘殿、山门、钟鼓楼,余皆毁 。清泉取名“般若”,是梵语“增加智慧”的意思,是说饮此水者能长智慧,去愚痴 。明朝五台山高僧觉玄曾写诗赞道:“般若池边止渴时,山瓢一吸乐何支 。尘尘烦恼俱消歇,无限清凉说向谁!”历史上般若泉水多做入朝贡品,深受佛门重视 。清代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住在菩萨顶,非般若泉水而不饮,至今还留有茶厅痕迹 。许多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们,常将泉水装进瓶里,带到远方 。送给亲人 。当地人叫“万水泉”,极言其水源充足,长流不息 。近年来,经科学家初步考证,般若泉水具有清心保健之效,确系稀有的珍贵矿泉水,为饮用及医药用水难得佳品,学者名流曾赋予“茗啜般若,智爽神怡”的美称 。为开发五台山特产资源,,根据有关方面的建议,现已开始修复般若泉水亭,配制各种冷热饮料、保健食品,以满足广大游客、朝圣者的需要 。殊像寺坐凤林谷口,面对梵仙山,风景优雅 。该寺创建于元代,于明代弘治年间和万历年间重修,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候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寺院 。现占地面积为六千四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五十余间 。寺内正中文殊阁,殿阔五间,重檐歇山顶,是五台山台怀上心区最大的殿宇 。寺内康熙御制殊像寺碑文载:“兹殊像禅寺,开基台畔,结宇山阿 。谷迩凤林,环千岩之紫翠 。堂临鹿苑,俯万壑之烟霞 。峰曰梵仙,望层峦于天际 。泉称般若,落清涧于云中 。殿有金容,因名殊像 。天人肃穆,群瞻龙象之尊 。仪度庄严,共礼狻猊之座 。青莲妙相,琉璃光映于林瑞 。碧树幽栖,钟磐声闻于岭外 。”由此可见,殊像寺确为一处胜境 。
推荐阅读
- 乐山大佛导游词|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 读茶花女有感|读《导游女》有感
- 泸沽湖导游词|赤城湖导游词
- 五台山竹林寺导游解说词
- 普陀山南海观音导游解说词
- 普陀山观音跳导游解说词
- 五台山观音洞导游解说词
- 山水都市导游词|山水九江导游词解说词
- 研山浴仙湖景区导游解说词
- 哈尔滨英文导游词:太阳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