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显通寺|五台山显通寺导游解说词
五台山显通寺导游解说词 在五台山台怀镇北侧 。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 。规模较大 , 历史最古 。寺周山峦起伏 , 寺内殿客巍峨 , 苍松翠柏 , 参插其间 , 一派佛教胜地风光 。据《清凉山志》记载 , 始建于东永平年间 , 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 , 因寺侧有一大花园 , 赐名花园寺;唐武则天时曾改称大华严寺;明太祖重修 , 赐额“大显通寺”;清又重修 , 形成今日规模 。寺字面积8万平方米 , 各种建筑四百余间 , 中轴线殿宇七座 , 无一协同 。两厢配殿严整齐备 , 斋堂禅院完好无损 , 其中铜殿三间 , 铸造精巧 。柱额花纹 , 格扇棂花 , 全以铜铸钩勒而成 。铜塔两座 , 高8米 , 形制秀美 。门前钟楼 , 雄伟壮观 , 内悬万斤铜钟 , 击声可及全山 。砖构无量殿 , 宽七间深四间 , 重檐檐山顶 , 规模宏伟 , 砖雕精致 , 内供无量寿佛 , 上部藻井 , 华严经字塔及各种供器 , 均为有价值的历史遗物 。在五台山诸寺中 , 显通寺规模最大 , 历史最古 , 俗称“祖寺” , 朝山礼佛者 , 必先拜谒显通寺 。据记载 , 显通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 , 略晚于白马寺数年 , 所以有人把它列为中国的第二座古寺 。相传五台山与印度灵鹫峰相似 , 所以这座寺庙 , 初名大孚灵鹫寺 。据《清凉山志》载:“后魏孝文帝再建 , 环匝鹫峰 , 置十二院 , 前有朵花园 , 故又名花园寺 。” , 唐太宗时重建 , 易名为大华严寺 。明太祖朱元璋时重修 , 赐额“大显通寺” , 明成祖朱棣赐名为“大吉祥显通寺” , 明神家朱翊钧再赐额为“大护国圣光永明寺” , 简称永明寺 。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 , 再改名为大显通寺 , 直到今天 。显通寺是五台山寺庙群中最大的一座寺庙 。寺内院落重叠 , 树木交荫 , 苍松翠柏 , 肃穆安宁 。全寺占地面积四万三千七百平方米 , 现有大小房屋四百多间 , 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殿堂、厢房布局严整 , 中轴线分明 , 配殿左右对称 。布列于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宇七座 , 从南到北 , 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楼 。此外 , 还有钟楼、僧舍和各种配殿 。建筑样式各异 , 多带宫廷建筑色彩 , 堪称明清寺庙建筑的典型 。大佛殿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 , 系木结构建筑 。大雄宝殿 , 是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 。此殿占地一亩二分 , 高大肃穆 。殿内正前方的横梁上 , 高悬康熙御笔“真如权应”木匾 , 下面条幅横悬 , 两旁锦幡垂挂 。殿台上 , 并列主佛三尊 , 中间是释迦牟尼佛 , 东面是药师佛 , 西面是阿弥陀佛 , 殿墙两侧是十八罗汉 , 均为明、清雕塑 。佛前的地面十分宽敞 , 经案上佛灯高照 , 宝鼎焚香 , 摆着各色供果 , 敬有美丽鲜花 。东面的经案头 , 还摆着鼓、磬、铛、木鱼等佛家乐器 。不仅本寺僧人在这座殿内做早晚功课 , 每逢大的佛事活动日 , 由五台山佛教协会主持 , 各寺庙的僧尼都要身披袈裟 , 汇集到这里举行礼佛仪式 。显通寺各大殿保存完好 。观音殿 , 又名南殿 。殿内 , 中间供着观音菩萨像 , 左右供着文殊和普贤菩萨像 , 所以又称三大主殿 。殿内两侧放满了经架 , 架上置有各种经书 , 所以又称藏经殿 。过去 , 救助水陆众生的大法会——水陆道场也设在这里 , 所以又叫水陆殿 。大文殊殿 , 是显通寺的第二重大殿 。重建于1746年(清乾隆11年) , 系木结构建筑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 各寺庙均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 。自然显通寺也不例外 。所不同的是 , 显通寺的大文殊殿内 , 供着七尊文殊菩萨像:正中的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 , 从左至右 , 依次为西台狮子文殊 , 南台智慧文殊 , 中台孺者文殊 , 北台无垢文殊 , 东台聪明文殊;大智文殊后面是甘露文殊 。此外 , 文殊像前有护法神韦驮像 , 两侧有十八罗汉像 。大雄宝殿是显通寺的第三重大殿 , 殿内供着三世佛像:中为释迦牟尼佛 , 西为阿弥陀佛 , 东为药师佛;两旁有十八罗汉像;背后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像 。文殊殿前 , 有两座八角碑亭 , 碑亭里各立一通汉白玉石碑 , 石碑高不足八尺 , 宽二尺半 , 立于康熙四十六年七月十九日 。左边的石碑上有字 , 系康熙御笔 。右边的碑上没有字 , 人称“无字碑” 。立碑是为了刻字记事 , 这一通碑上为何就无字呢?传说盖碑亭的地方 , 原是两个圆形的水池 , 池里的水清澈如镜 。有一年 , 康熙皇帝朝台 , 巡游显通寺 , 来到文殊殿前 。他抬头一望 , 只见绚烂的菩萨顶端端正正座落在灵鹫峰下 , 好象一条英武的龙 , 昂着头高卧在那里 。一座牌楼正是龙头 , 两根幡杆正是龙角 , 一百零八层台阶从牌楼上延伸下来 , 正是龙吐出了舌头 。康熙越看越象 , 越看越怕:这是出真龙天子的地方呀 , 难道我大清的江山要让别人夺去吗?于是 , 他想找些人言依据 , 来证实菩萨顶不是一条龙 , 或是一条死龙 , 那就放心了 。显通寺住持和尚奉命接驾 , 时刻不离左右 。他听到皇帝在念叨菩萨顶便凑上去说:“启奉万岁 , 那灵鹫峰是一条龙 , 菩萨顶的牌楼 , 正好在龙头上 。”康熙最怕说的话 , 终于被住持说了出来 。不过 , 他还是不露神色 , 显出不太在意的样子 , 仔仔细细看了菩萨顶一会儿 , 象是发现了什么奥秘 , 竟忘记了自己的尊严 , 掉转头来对住持说:“灵鹫峰是条龙 , 但不是条活龙 , 你看 , 它没有眼睛 。”本来 , 康熙想让住持接住他的话茬 , 也说一句“这条龙没有眼睛 。”可那住持有巴结皇上的心思 , 却没猜测到皇上的本意 , 只是一个心眼儿把他所知道的统统告诉皇上:“启奏皇上 , 我主有所不知 , 这龙是有眼睛的 。每日午牌时分 , 太阳照到这两个池上 , 那菩萨顶的木牌楼两侧就会出现两个圆形的光环 。”这一来 , 康熙再也忍不住 , 发了雷霆 , “龙长了眼睛 , 不会飞走吗?龙飞走了 , 五台山的灵气还会有吗?这两个水池 , 你给我填平 , 上面再立两通石碑压住!”不久 , 水池填平 , 石碑立了起来 。住持请康熙写碑文 , 康熙欣然命笔写了一篇 , 住持请工匠把碑文拓刻在左边那通石碑上 。右边的石碑空下了 , 因为没人敢写碑文与皇上的碑文相对称 。于是 , 显通寺出现了无字碑 。长期以来 , 在五台山寺庙群中显通寺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 , 除了它历史悠久、香火旺盛外 , 寺内珍藏着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 , 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 , 在挂着“大显通寺”匾额的山门外两侧 , 各有一座石碑 , 碑身上 , 一边是大草“龙”字 , 一边是大草“虎”字 , 自由挥洒 , 一笔写就 , 字形具有龙虎的形象 , 为雷雨居士所书 。据说 , 佛寺建址需讲求风水 , 除了靠山之外 , 总以左青龙、右白虎为佳 , 显通寺山门两侧 , 无此二山 , 故立此二碑为补 。但寺庙中用龙虎把守大门 , 总让人觉得奇特 。而这两座石碑又是唐代的遗物 , 弥足珍贵 。藏经楼内 , 收藏的各种文物那就更多了 。在这里 , 有北魏时期铜铸的旃檀佛像 , 有北宋开宝年间刊刻的雷峰塔藏经 , 有明代人绘制在菩提树叶上的十八罗汉像 , 有杨五郎使用过的兵器——八十一斤重的铁棍……然而 , 在显通寺内最珍贵也是最值得一看的文物 , 却是千钵文殊铜像、铜殿和铜塔、无量殿、华严经字塔和重达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的大铜钟 。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9年) , 汉明帝从西域请来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 , 在京都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中国建佛寺的开端 。这一年 , 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五台山 , 法眼识圣地 , 立即看中五台山的风水 , 并奏明汉明帝在这里破土建庙 , 揭开了五台佛国历史的第一页 。他们之所以选中五台山 , 也是事出有因的 , 其一 , 当时五台山叫清凉山 , 佛经《华严经》里说 , 东方清凉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 有案可据;其二 , 两位高僧看了五台山的地形 , 觉得与印度灵鹫峰极似 , 灵鹫峰又是释迦牟尼向弟子讲经的地方;其三 , 据说在两位高僧来以前 , 五台山已有一座佛塔 。于是 , 五台佛国的奠基石——五台山第一座寺庙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 连那座山也称作灵鹫峰了 。寺院面积8公顷(一百二十亩) , 各种建筑四百多间 , 多为明清遗物 。排列于中轴线上有七座高大的建筑 , 很有气势 。大雄宝殿 , 重顶飞檐 , 巍峨宽大 , 占地约670平方米(一亩二分)为五台殿宇之最 , 木雕彩绘 , 肃穆堂皇 。殿内佛像高大 , 金碧辉煌 。五台山的重大法事活动 , 多在此殿举行 , 届时 , 各寺都有僧人参加 。无量殿是我国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 。高20米 , 面宽28米 , 进深16米 , 从外面看是七间两层楼房 , 殿内却是三间穹窿顶砖窑 , 型制奇特 , 雕饰精细 , 宏伟壮观 , 又称无梁殿 。在显通寺的后高殿前 , 是一座用青铜铸件组装而成的纯粹金属建筑物 , 人称“显通铜殿” 。相传 , 明朝穆宗驾崩前后 , 少主年幼无知 , 皇亲李良发动了宫廷政变 , 接管了江山 , 就将娘娘李彦妃和少主打人了冷宫 , 想绝明朝后裔 。这少主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 。大臣徐彦昭和杨波进入冷宫行谰 , 李娘娘又气又急 ,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 把少主交给了徐、杨二人带走 , 让他们好好抚养 。后来少主当了皇帝 , 惩除了奸臣 。为了感谢母恩 , 就决定在五台山为李娘娘建造一座铜殿 。据记载 , 这座铜殿是明朝名望很高的佛灯和尚(山西平阳人) , 在现在太原市郝庄村南建起了高达13层的两座大塔(宣文塔)后 , 正在兴建永祚寺(即双塔寺)的过程中 , 又奉万历皇帝的命令 , 到显通寺“传戒”时建筑的 。铜殿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 。殿高8.3米 , 宽4.7米 , 入深4.5米 , 它是我国仅有的三铜殿中的一座 。另外两座 , 一在浙江的普陀山 , 一在四川的峨眉山 。不过就其建筑艺术和美观俊雅而言 , 那两座都不及这座铜殿 , 而且峨眉山的铜殿早巳在战火中焚烧坏了 。铜殿外观为重檐歇山顶 , 共分两层 , 上层四周各有六面门扇 , 下层四周各有八面门扇 。每面门扇的下端铸有花卉、松柏、鸟兽等图案 。“龙虎斗”、“龙凤配”、“喜鹊登梅”、“玉兔拜瓤”……形态逼真 , 栩栩如生 , 每面门扇的上端都有精细的花卉图案 , 形态各异 , 玲珑剔透 。正面横梁上的“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更是活灵活现 。第二层的四周 , 有大约1米高的铜栏杆 , 其24面门上均有各式图案 。殿脊的两端有铜铸的似龙非龙的宝瓶 , 光芒四射 , 耀眼夺目 。殿内正中有一尊铜铸文殊坐狮像 , 造形美丽 。殿内四壁上的铜铸小佛像 , 琳琅满目 , 多达万尊 。【五台山显通寺|五台山显通寺导游解说词】
推荐阅读
- 乐山大佛导游词|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 读茶花女有感|读《导游女》有感
- 泸沽湖导游词|赤城湖导游词
- 五台山竹林寺导游解说词
- 普陀山南海观音导游解说词
- 普陀山观音跳导游解说词
- 五台山观音洞导游解说词
- 山水都市导游词|山水九江导游词解说词
- 研山浴仙湖景区导游解说词
- 哈尔滨英文导游词:太阳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