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弘扬爱国精神重拾传统文化》

尊敬的老师 , 亲爱的同学们 , 今天老师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弘扬爱国精神 重拾传统文化》 。同学们 , 唐朝大诗人杜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中就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 , 既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 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 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 , 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清明节 , 凝结着中华文化的精华 。在它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今天又成为人们法定假日 , 我们更应该了解它厚重深远的文化内涵 。首先 ,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岁时节令 , 清明节反映了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农耕文明 。其二 , 作为传承了2500多年的民俗传统 , 清明节凝结了中华民族祭祖敬先的文化精华 。据专家考证 ,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有固定节日祭奠祖先追思故人的民族 。它使中华文化更重亲情 , 敬老爱幼蔚然成风 。其三 , 清明节自古就是中华民族旅游、休闲生活的文化平台 。清清明节正好在每年的四月四日至六日之间 , 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东风送暖万木争春的时节 , 人们在外出扫墓祭祖思亲的同时 , 也在郊游踏青娱乐健身 , 这也是中华文化千年不断的传统 , 清明节也因此拥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四 , 中华文化中的诗词书画有相当多的内容都是以清明节为对象的 , 清明节文化作品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据统计 , 涉及清明节内容的唐诗有300多首 , 宋词500多首 。从白居易、杜牧到李清照、陆游许多名家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作 。今天的清明节 , 依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纪念先人 , 缅怀先烈 , 展望未来 , 共创幸福美好未来 , 是我们过节的主题 。清明节是我们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 , 记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悠久丰富的历史 , 凝结其中的文化精华 , 更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弘扬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弘扬爱国精神重拾传统文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