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护士事迹材料|优秀护士典型事迹材料( 三 )


今年是踏上工作岗位整整三年余 。1996年 , 进入苏州卫生学校四年制的护理专业 , 开始了护理工作前的理论学习 。虽然只是中专技校 , 但医学理论知识的复杂性 , 综合 , 广泛性仍是给了她很大的压力 , 刻苦、钻研、勤奋扎扎实实是她三年理论学习的写照 , 临床实习实践的一年 。使她真正的爱上了护理这项职业 。第一次在病人鼓励下静脉输液的成功 , 第一次面对病人痊愈时内心的满足 , 第一次看到绝症患者时 , 他们的无奈……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善良的女孩 , 真正的与这些人一起共同的感受着痛与乐 , 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着这些人 , 同时 , 充实着她自己 。于新世纪的开端 , 她带着满腔的自信 , 带着青春朝气 , 带着这份职业所给予的神圣使命来到市一院开始了职业生涯 。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个大家庭中 , 开始了她全新的生活 。传染科、内科、手外科、外科、妇产科、icu、手术室 , 在其中轮转的每个小家网庭中 , 她都努力工作着 , 学习着 , 享受着工作所带给她的丰富多彩 。在繁重琐碎的工作面前 , 微笑着忙碌;在连续频繁的三班倒面前 , 依然神采奕奕;在忍受痛苦折磨的患者面前 , 竭尽所能想病人所想 , 及病人所及 , 熟练各项技术操作 , ……以温柔体贴受到患者的赞誉“季度最佳护士”、“温馨护士”对年轻的她来说实很不简单 。是灾难的一年 , 却也是幸运的一年;是纷杂的一年 , 也是充实的一年;四月 , 非典挟着盛夏的炙热朝我们侵袭而来 , 它带给我们的是灾难 , 却也带给我们团结;它带给我们死亡的威胁 , 却也带给我们生存的顽强 。而一直默默工作的白衣战士 , 义不容辞的走向最前线 , 站在死亡线的最边缘 , 拯救着挣扎的在死亡线上的人 , 在死亡面前 , 他们铸起了一道坚韧的人墙!看着电视中坚强的同志 , 流泪了 , 她是多么的为战友自豪 , 为自己这份事业而自豪!于六月“非典”肆虐最严重的时刻 ,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她积极请战亦踏入了那战斗的最前线与危险面对面!没有恐惧 , 没有犹豫 , 只有必胜的信念 , 她和战友们 , 和全市人民一起 , 将抗击非典之战划上了圆满句号!紧接着 , 七月 , 在非典胜利的欣喜仍存时 , 她接到了造血干细胞初次配对成功的通知 , 那一刻 , 惊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 在组织领导的关心下 , 在父母亲的支持下 , 她义无返顾的开始了这次特殊的历程 。的十一月 , 当“中华造血干细胞库江苏分库”在建立分点的时候 , 她以第一批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了队伍中去 , 不足半年的时间 , 就得到了初次配对成功的消息 , 对她及我们来说 , 都是一个特殊的礼物!这次历程经历了约四个月 , 而捐献的过程只有两天 , 但它所带给及患者崔扬的却是人生中的永恒 。从接到通知 , 到第二次配对采取血样 , 体检 , 术前准备 , 直至真正开始采集 , 这整个一系列的过程 , 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方方面面关心 , 省红十字会领导、市领导、局领导、院领导 , 以及身边的亲人、同事、朋友 , 还有那么许许多多的陌生人 , 无一不在关注着她 。给予热情的鼓励 , 使她更加信心百倍 , 让我们看到那份爱所给予人间的希望!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3楼血液科 , 24日上午 , 在这里她接受了第一针动员剂的注射 , 开始了造血干细胞的准备工作 。这针十分的痛、反应也很难受 , 她一声不吭地坚持着 。一位的哥特意赶到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门口来看 。一位外地出差的同志找到 , 用手机为她拍摄 , 说要在手机上播放的捐髓义举 。江苏省捐髓第一人耿森来了、正在徐医附院准备捐髓 , 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另一位女孩程静来了、远在北京的白血病康复病人朱金平带着他的《我的求生传奇》也来了……他们都向竖起了大拇指 。则用象征胜利的“v”形手势回赠他们的鼓励 , 面对如潮的赞誉微笑地回答:救死扶伤原本就是我——医务工作者的职责 , 况且捐献对自己的身体并没有任何影响 , 相反还多了个“亲人” 。她同时将某企业捐赠给她用于保养身体的5000元钱请徐州红十字会转赠给不曾谋面的患者小弟弟 。她说 , 虽然这点钱微不足道 , 杯水车薪 , 但却代表了她的心意 , 衷心希望患者弟弟能早日康复 。从容的举动、充满爱心的言语博得了徐州各大媒体的高度赞扬 , 一位徐州同行颇有感慨地对采访人员说 , 没想到一个看上去体质柔弱的小姑娘 , 在献髓之事上 , 竟如此从容 , 的微笑令他难忘 。而患者崔扬的母亲接过这5000元钱激动得热泪盈眶 , 情不自禁跪在了面前 , 对她儿子捐血又捐钱的双倍付出实在是令这位母亲感动不已 。11月28日9点在卫生局长张月林、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杨海人及父亲、好友的陪同下 , 微笑着走进徐医附院干细胞采集实验室 。两支16号针头分别扎进的左右手臂 , 随着干细胞单采机的启动 , 的鲜血从右臂流出 , 进入一个密封的仪器中 , 经过分离 , 采集出干细胞后 , 再从左手回流到体内 。整个过程进行了4个小时 , 参与循环血量近1升 , 相当于全身血液体外循环二圈半!就这样感受新生命诞生的艰难 , 而面对一批又一批的采访人员 , 她始终用微笑面对镜头 , 告诉媒体自己很好 , 崔扬也一定会很好!后来据她爸爸讲 , 其实有一阵子她特别难受 。因为早饭吃的少 , 肠胃不适 , 同时由于采集造血干细胞时出现的麻木和酸痛的必然反应 , 让这个从来没生过病的女孩感到前所未有的难受和痛楚 。然而她坚持着、微笑地坚持着保持平躺的姿势一动不动手脚已经麻木 , 疲倦乏力 , 直至结束 。而面对那么多的镜头 , 面对诸多的采访人员 , 面对外面的流言 , 她也曾彷徨过 , 也曾有所退却 , 不断地问自己:你所做的仅仅是你应该做的而又力所能及的一件事情 , 而现在那个被大肆宣传 , 那个淹没在鲜花、掌声中 , 那个被加上诸多荣誉的你还是你吗?那些是你应该得到的吗?随着造血干细胞库志愿捐献者队伍的扩大 , 她渐渐释然 。作为一个捐献者 , 将生命传递给另外一个人 , 把她和所有充满爱心的人所给予的爱 , 给予社会的希望 , 再次传递到身边更多的人 ,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她的带动下身边的那些人会再次传递给他们身边的人 , 如此循环 , 我们身边 , 我们周围 , 我们的社会将会充满着爱和希望!而对面那些荣誉 , 它们是鞭策及我们大家的动力 , 是爱的印证 , 它们代表的只是过去 , 但他们却让我看到美好的未来!让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 让更为自己的职业自豪 , 让我们看到了爱与希望无处不在 。以自己的行动影响更多的人加入爱心的行列 , 无愧于自己 , 无愧于人民 , 无愧于这个社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