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游词:吉林陨石导游词( 三 )


您可以访问()查看更多与本文《中文导游词:吉林陨石导游词》相关的文章 。
各位朋友 , 大家看 , 这块陨石 , 在它的表面有一层深色的壳 , 叫熔壳 , 厚度大约有0.51毫米左右 。科学上按照它的形成次序和外表的特征 , 可以将熔壳分为初始熔壳和次生熔壳 。那么 , 熔壳有是怎样形成的呢?当陨石以每秒1518千米的高速冲进大气层时 , 强烈的冲击波使空气分子急速的分解、电离和燃烧 , 温度可以达到2000 .ordm.C  , 这巨大的热能部分地传给陨石体 , 使其表面温度达30003500.ordm.C ,  表层的矿物质直接汽化而挥发 。还有一部分 , 在陨石的表面形成一个液态层 , 当陨石陨落到低空以后 , 速度与压力急剧下降 , 使硅酸溶液迅速冷却 , 于是形成了玻璃状物质 , 微晶或雏晶 。溶壳也就是在这样的物理化学过程中形成的 。另外我们看到的陨石表面还普遍具有形态多样、大小不等的许多气印 。这是因为陨石在大气层中与空气剧烈摩擦、燃烧和气流冲击形成的 。
各位朋友 , 现在我们所参观的博物馆 , 是我国唯一的一座陨石博物馆 , 属于自然类 , 在这个博物馆里 , 还收藏着许多关于吉林陨石的资料、照片以及其他国家的陨石标本等等 。大家可以再仔细地看看 , 也可以在这里拍拍照 , 留作纪念 。
您可以访问()查看更多与本文《中文导游词:吉林陨石导游词》相关的文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