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的讲话:如何合理利用业余时间

现代科学认为 , 每个人的潜力、潜质相差无几 。一些科学家经过对人的大脑研究后证实 , 影响人的智商的脑细胞大体相当 。那么 , 为什么有的人显得聪明 , 有的人却很愚钝;有的人有所作为 , 有的人却碌碌无为 。人为何有差异呢?对此 ,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明确回答: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我们总认为 , 人与人不同 , 这里面有环境、有机缘、有能力、也有性格的差异 。怎么在于业余时间呢?业余时间对我们每个人意味着休息和充电 。
现在我们实行五天工作制 , 有人据此作了一个分析: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按72岁计算 , 其一生中是睡觉20年 , 吃饭6年 , 生病2年 , 文体活动8年 , 工作14年 , 闲暇时间22年 。可以看出 , 其中闲暇时间最多 。显然除了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时间外 , 一个人的差异在于怎样开发和利用22年这一宝贵的时间资源 。
XX年8月20日《新华周末》报道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琪延博士带领他的课题组对全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时间进行抽样调查发现 , 我国城市居民一周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为5小时1分 , 个人生活必需时间10小时42分 , 家务劳动时间2小时21分 , 闲暇时间6小时6分 。四类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时间的21%、44%、10%、25% 。每一天 , 城市人就是这样度过 。10年来 , 人的闲暇时间增加了69分钟 , 闲暇时间占人生命的1/3 。而我国居民在电视机前每天是3小时38分 , 打发掉自己一半的闲暇时光 。日本、美国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分别为1小时37分和2小时14分 。
【国旗下的讲话:如何合理利用业余时间】调查结果还显示 , 本科以上高学历者的终生工作时间是低学历者的4倍 , 收入是其7倍以上 。学历越高 , 越重视终生学习 , 平均日学习时间为61分钟 。
古今中外 , 那些有成就有造化的人 , 无不是充分利用了业余时间 。19XX年 , 美国科学家科尔在纽约市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 , 很轻松地证明了2的67次方减去1是合数的算式 , 从而纠正了200多年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质数的错误答案 。在场的人问他用了多长时间研究出这个结果的 , 科尔答道: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 。著名画家齐白石85岁那年的一天上午 , 写了4个条幅 , 在上面题词:昨夜大风 , 心绪不安 , 不曾作画 , 今朝特此补上 , 不教一日闲过也 。齐老的画 , 之所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 一个重要的原因 , 在于他恪守了不教一日闲过的信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