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课标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规定,
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
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
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本册教材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维度,以寻根问祖、可爱的祖国、我们同有一个家三个单元的篇幅达成《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 。
2.教材的特点
(1)教材的呈现方式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结构创新,主题构建,范例原则 。讲究层次,引发问题,信息单元丰富 。
(2)教材内容最显著的变化是点式呈现 。强调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 。
(3)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
(4)教材的使用,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给师生留有充分的教学空间 。
(5)教材引导教师自主引发教学思考,提倡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社会认识水平 。
二、本册教材使用思考
本册教材内容看起来据学生实际较远,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
1.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都源于生活 。有的是学生的直接生活,有的是他们间接可以触摸到的生活 。由于间接生活与学生有距离,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帮助学生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来感悟
如组织学生在不同的材料上写字、画画,帮助学生感受纸的重要,对世界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重要意义 。
(2)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利用故事吸引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
如《寻根问祖》那一单元的内容,可以组织故事会 。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
体验、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 。学科与现代技术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
进行《沿着江河走下来》主题教学时,可以把古代诗人吟咏黄河的名篇移植到课堂教学中,把《话说长江》、《再说长江》引入教学,生动形象,强化学生的印象 。
2.运用形象思维拉动抽象思维
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认知有着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 。本册教材内容的教学可以利用地图作为形象认知的中介,帮助学生接受抽象认知的内容 。例如,《我们生息的国土》主题教学就要尽量利用地图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学习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