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作风服务群众|“联系群众、转变作风”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二 )


根据全县“联系群众、转变作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要求,年前,我与全组人员一起到所帮扶的泉庄镇康家泉村进行了三次深入细致的走访,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了农村群众的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康家泉村位于泉庄镇西北,位置较偏僻,是典型的山村,全村共有11个生产队,24个自然村,365户,1001口人,有24名党员 。我联系走访了37户农村家庭, 其中,60岁以上的有17户,五保2户,低保2户,有学生的8户 。二、走访感想 通过走访联系,我深刻感受到了农村的淳朴民风 。他们对我们的走访联系非常欢迎,热情配合 。调查户都能拥护党的领导,对党的惠民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肯定,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户对当前生活状态相当满意,对政府的保障赞不绝口 。许多调查户纷纷表示,现在种地不缴“皇粮”了,种粮直补了,学生的杂费免除了,老百姓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走访中,使我的内心受到很大触动,只要我们做工作时付出自己的真心,“把屁股端端正正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站在群众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老百姓就会敞开胸怀接纳我们,跟我们掏心窝子 。所谓“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党员干部好比是种子,人民群众是土地,我们要始终扎根活土,承接地气,才能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那种对上“看天气’,对下“耍霸气”、办公室里“找灵气”,却唯独不到基层群众中“接地气”的做法,只会越来越远离群众,成了离地的花草,空中的楼阁 。三、几点建议 1、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增收 。我所调查的群众总体收入状况一般,绝大多数家庭收入都在5000元以下,2000元以下的也占有很大比例 。家庭种植的农作物仅能保障自给,额外收入只能从外出打工或者饲养家畜中获得 。由于交通不畅,山上种的苹果、山楂等作物很难卖出去,就是卖出去价格也要比外面的收购价低很多 。建议从转变农村发展方式入手,依靠山区矿产资源、林果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同时,逐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多管齐下促进农民增收 。2、加快交通建设,改善农民出行环境 。康家泉村较偏远,村村通公路只修到大队部,从大队到各个生产队路面坑坑洼洼,一遇到雨雪天就变得泥泞不堪,行路艰难 。我所联系的农户离大队部还有七八里路的距离,道路崎岖不平,还有一部分户住在康家泉庄最高的后崖山上,只有一条非常狭窄的石板小路通向外面,交通非常不便 。建议多方筹资改善交通状况,将村村通公路延伸到各生产队,以利于村民出行,方便学生上下学,也能架起“致富路” 。3、开展饮水安全工程,解决村民吃水难题 。由于是山村,多数村民在山上居住,打不出井来,后崖的住户吃一眼名为康家泉的泉子里的水,其他住户基本靠水窖存水满足人畜用水,既不卫生也不方便 。建议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多方位筹措资金,让山区人民早日用上干净的自来水,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