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师道:为师亦有道》有感( 二 )


暑假期间,我认真读了《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受益匪浅 。作为老师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学生爱我们,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才会激发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现实生活中教师并不缺爱心,但教师付出的爱与学生对教师的爱不对等,所以付出爱,表达爱需要智慧,让学生爱我们可以采取很多种方法,其一是做激励型的教师,这类老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强,知识面宽广,有生活情趣,尊重学生的想法,在课堂中融入很多生活元素,教师与学生互相感动,享受着学习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其二是做会“玩”的教师,经常听到一句话“不会玩的人是不会工作和学习的” 。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建立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有学生的地方,就该有欢声笑语 。如果学生爱老师,他就能爱我们所教的学科,聆听我们的教诲,真正爱上学习 。让学生爱老师,其实并不难,但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 。因为爱自己的职业,我们就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事业;我们就会勤学苦练,让自己博学多才,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神”,让 学生顶礼膜拜、无比敬仰,成为真正的“师者”;我们就会积极动脑思考,把课堂这门学问、教学这门艺术 研究得精透 。我们就不会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更不会按部就班、人云亦云;而会像技艺高超的大厨那 样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思想使课堂成为色、香、味俱全的“满汉全席”,让学生“食欲”大增、“胃口”大开,饱了“口福”,营养了“全身” 。二是教师要爱自己的学生 。“欲人爱己,必先爱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 我们爱学生,我们就会把教育当成自己的理想;我们在开展教育时,就会觉得学生的谎言也美丽,觉得他 们的过错也精彩 。这样,教育就不会枯燥无味,就会充满诗意,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就不会呆板,就会有机智,就会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就不会是一潭死水,就会充满活力,激情涌动 。如此 这般,学生由“被教育”变为“享受教育”,他们岂能不爱自己的老师?怎能不爱学习?
读《师道:为师亦有道》有感
1975年母亲节来临前,比尔·盖茨给他的母亲寄去了一张问候卡,这一年他在哈佛大学读二年级,他在贺卡上这样写道:“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在我干的事情里寻找值得赞扬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 。”从比尔·盖茨后来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来看,他从母亲那里得到了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他得到的是一份可能被许多母亲忽视的东西——赏识 。正是母亲的赏识使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敢于去开创自己的事业 。这就是赏识的神奇力量! 前年,我负责我们年段旗手的训练 。起初,我和孩子们一样,什么都不懂 。在两位五年级学生的“言传身教”下,我了解了升旗的大概步骤 。短短的三次集训后,三年级旗手粉墨登场了!虽然旗手们步伐参差不齐,升旗过程中还出现不少差错,但一旁观看的老师仍然不断地鼓励我: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不错了!这让原本有些懊恼的我豁然开朗!只要是付出努力的,都希望得到肯定!大人都会渴望被赞赏,更何况是孩子呢? 自信心是孩子成功的内在动力 。任何一个在集体中生活的孩子,都希望自己得到他人评价,当能满足个人的自尊时,便会产生自信心,使人积极向上,相反,如果没有满足自尊,孩子就会产生自卑感,导致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我班的一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我很喜欢上美术课 。老师除了教我们画画,有时让我们捏橡皮泥,有时还教我们剪纸……每星期的两节美术课成了我最愉悦的时光!这星期,老师让我们在鹅卵石或蛋壳上作画 。课上,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水粉颜料,调好颜色,在蛋壳上作画 。我画得很认真,生怕把蛋壳弄花了 。下课后,我满心欢喜地把精心做好的作品拿给老师看,老师当时可能在关注其它的事,只瞥了一眼我的作品,什么也没说,就递给了我 。我顿时像泄了气的气球,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我花费了那么多的心血,其实只想得到老师的一句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赏,但老师却什么也没说,这让我很沮丧……”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赏,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情感,扬起他们希望的风帆 。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 。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而每一个孩子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进步令人出乎意料! 我希望老师们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并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赞扬,并且鼓励孩子朝着他所喜欢、所擅长的方向发展,让孩子最终获得精彩的人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