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反思( 二 )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反思】三、关于提问
在指导讨论“怎样才能把食物的变化过程逐步观察记录下来”时,学生有点冷场,不知如何回答 。这里可能我的问题提得不是很清楚,学生有点不理解 。后来我补充说:要想知道食物的变化,必须要跟前面的食物做一个比较,那我们是把饼干放进嘴里一直咀嚼完才观察呢还是要咀嚼一会儿观察一次,这样一步步来做呢?这个环节上我觉得自己的话太多,而且说不明白,显得有点多余 。其实我课后想,只要直接让学生看着表格告诉学生怎样一步步操作记录就行了,学生反而更清楚,这里我真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了 。
四、关于语言
整堂课中我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缺乏一种激情,太平 。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评价方式太单一,以至于大多数学生也显得很平静,想发言的人不多 。对于学生的语言我也没有很好的去注意或给予指正,总是默认他们的发言 。所以以后还要注意师生之间的语言协调,尽量做到严谨规范,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描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反思(二)
从教学程序上说,教学导入简洁,以谈话式进入主题,教学主体环节“饼干在口腔里的变化”、“观察牙齿”、“保护牙齿”紧扣教材中的三个部分 。由观察饼干在口腔里的变化到对口腔里的消化工具的作用的认识,然后重点研究牙齿 。通过画牙齿及体验不同形状牙齿的不同作用认识牙齿这个消化工具的重要作用 。最后通过实物和牙齿模型,再次认识牙齿的形状及作用,并进行口腔保健常识的渗透,再通过小结梳理整节课的内容 。
1、从教学手段上说,让学生进行了体验探究、绘画记录、观察模#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型、交流互动等多种学习方式,教学内容与形式显得丰富多彩 。
2、指导内容指向明确,方法指导得当 。本节课有两次指导讲解的非常细致 。一是指导学生怎样观察饼干在口腔里的变化和牙齿的形状?二是指导学生怎样填写表格 。操作前给予时间充分运用讨论、追问式的方法指导学生该怎样去观察、记录,还运用了课堂作业本中的表格进行记录,遵循了《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的要求,感觉这几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和效率较高 。
3、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在要求学生对饼干在口腔里的变化观察和牙齿形状、作用等进行分析交流时,不急于马上要求学生汇报结果,而是要求学生先想一想,回忆自己平时吃食物时的情景再汇报,我认为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尽可能的让全体学生参与,做到有话可说,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
4、组织研讨的时候,采用了先学生陈述再教师追问,先学生演示再学生评价,然后老师纠正的形式,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和辩驳时间,对学生交流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了培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