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 二 )
历史真正的普遍的意义仍然在于布罗岱尔说的"国民意识"的建构,用一个比喻说罢,历史仿佛给人们提供着关于"故乡"的回忆,这种回忆不一定是对于村庄位置、房舍田地、乡亲父老、水井道路的具体再现,而是一种关于故乡的温馨感受 。布罗岱尔在他自己写的《文明的文法》这本教科书的序言中说,"历史学不应当热衷于民族主义的编造,也不应当只沉湎于人文注意,重要的问题在于,如果历史学消失,国民意识也将因此不能存续,而如果丧失了这种国民意识,法国也好,意大利也好,都不可能存在有独立的文化和真正的文明 。"希望我国的教育部能够意识到教育上的问题,并尽快的加以改善 。
上面是个人对历史教育问题的看法,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对于文章中引用一些的老师的话来证明"我国有5000年历史却没有5000年文明"而不是引用来自可靠文献上的内容想向老师说明一下 。记得老师说写论文引用别人的观点时,一定要对读者负责,引用的观点需要来自可靠文献 。但我也觉得,一个观点一个想法的传承是看读者的,读者认为对的东西才会去接受它,这是读者的主观性 。如果非要限制引用来源,会导致一些很好的想法或者观点得不到很好的传播 。我也不是追求另类,我只是在追求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可能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在别人那是错的,但在我没发现它是错的时候我都会认为它是对的,而只要有一天我发现能证明它错误的时候我就会认为它是错的了 。就像上次提到关于"封建"这个问题一样,一个观点的表述只要有足够的理由让读者相信,读者就会接受它,如果读者怀疑,这个观点即使引用了再多的论着也是枉然 。读后感》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