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美的历程读后感( 三 )



可见文体决不仅仅只是一个表述问题 。()为人生而学术,就要讲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而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 。总之,你完全可以不必顾忌任何陈规陋见,不必死守某种模式套路,信马由级,另辟溪径,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来,就看你有没有足够的才气和知识准备了 。

李泽厚有 。于是李泽厚便用自己成功的实践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

一通百通 。从此,我们的思想解放了,视野开阔了,目光锐利了,思路敏捷了,就连文笔也变得流畅了 。这都得感谢李泽厚 。没有他,我们当真可能仍在黑暗中摸索 。

这是一种智慧的启迪 。许多人甚至从李泽厚那里开始了自己道路的找寻 。

但同时,李泽厚的历史也就终结了 。

得鱼忘签,得免忘蹄,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我们现在已经过了河,李泽厚老师可以下课 。我们会记住他这座桥的 。


《美的历程》是由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撰写的一本美学著作,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艺的数千年历史进行了一次“匆匆巡礼”,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 。第一章论述了远古图腾时代那些糅合着后世歌、舞、剧、画、神话的原始巫术礼仪活动和陶器有意味的文饰、造型形式 。第二章从充满狞厉美的青铜时代写到艺术由巫术宗教中解放出来了的青铜时代,与此同时,线条优美的汉字也开启了书法的艺术地位 。第三章从儒道互补、诗的赋比兴原则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论述了先秦理性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儒道互补是中国两千多年思想史的一条基本线索 。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论述了那种充满神秘图腾神话的楚文化,屈原----中国最早、最伟大的诗人是它的的代表 。“汉承秦制”的汉朝在文学艺术领域似乎脱离了先秦的理性,而保持了南楚文化的那种弥漫着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浪漫主义,呈现出“气势与古拙”基本美学风貌 。第五章论述了中国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魏晋时期,人们从两汉经学中解脱出来,冲破了旧的传统和价值体系,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有了巨变,对人自身的生命、意义和命运重新进行了思索和追求 。文学也进入自觉阶段,文学从广义学术中独立出来,比较细致的区分了文学的各种体裁和风格,最重要的是对审美特征的自觉追求 。阮籍与陶潜是这一个时期非常有个性的人物 。第六章分三小节论述了“佛陀世容”,佛教艺术从南北朝的“悲惨世界”到隋唐大统一时期的“虚幻颂歌”,再到趋近消亡的走向世俗 。第七章的“盛唐之音”由青春李白、音乐性的美和杜诗颜字韩文组成 。李白的诗歌奏出了盛唐艺术的最强音,这位具有天才美的酒中仙,蔑视权贵和世俗,饮酒赋诗纵情人生,秀口一吐就吐出了半个盛唐,让充满青春活力的盛唐艺术金碧辉煌 。他的诗歌集中体现了盛唐巅峰知识分子的无所拘束的心态,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诗的顶峰 。第八章是“韵外之致”,论述了规范化、格律化、百花齐放、充满忧伤的中唐文艺和审美内容与形式的内在矛盾以及苏轼的意义 。第九章“宋元山水意境”则经历了从“无我之境”到“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再到“有我之境”的美的历程 。第十章“明清文艺思潮”,论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时期市民文艺、浪漫洪流、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和绘画与工艺四个方面的问题 。以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描述的是那些社会矛盾和悲欢离合的世俗人情,而上层的传统文艺却笼罩着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又幻化成像《桃花扇》和《长生殿》那样的感伤文学 。这种鸟瞰式的宏观把握虽不能使每个问题都细致入微的描述,但给我们的印象却并不模糊 。徜徉于本书不仅是一次文化艺术的的旅行,它给予我们精神 。心灵 。思想的洗礼 。不仅仅用“震撼”这两个厚重字足以表达其中的分量 。本书所要带给读者的,原本比作者预想的要更缤纷绚丽 。诚然,众所周知一切事物的发展都会随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的发达 。人类意识的逐步提高 。社会也会越来越进步,或更趋向精彩和先进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例外,读完本书你可以感受到,纵然时光流逝,社会再富足,有一样东西不会随时间而退化本来的价值 。反而,时间的积淀更能加重它的韵味 。和它所散发的魅力 。它会随时光的足迹为自己装扮更华美 。更有气质的华衣 。不会随时间褪去光彩,反而更加清新,它就是艺术 。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产物 。本书作者也正是通过历史的美的艺术历程,让读者品味到了他的新鲜和清丽,让我们读到历史艺术的美之瑰丽本质 。

推荐阅读